[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透水道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924563.5 | 申請日: | 2017-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140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0 |
| 發明(設計)人: | 尹錦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1C1/00 | 分類號: | E01C1/00;E01C3/00;E01C11/22;E03F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9 | 代理人: | 孫麗君 |
| 地址: | 2253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水井 透水 透水基層 道路面層 路基 本實用新型 排水管 從上到下 蓄水功能 依次設置 有效地 滲水 銜接 | ||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透水道路包含道路面層、透水基層、路基、集水井,道路面層、透水基層、路基從上到下依次設置,集水井設置在道路面層、透水基層、路基的兩側,透水基層的兩側分別通過第一透水界面與集水井銜接,集水井內設置排水管,集水井的井底設置第二透水界面。該新型透水道路具有滲水、蓄水功能,有效地降低了城市內澇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建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透水道路。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城市道路大多是瀝青路面或水泥路面,這兩種道路雖然具有較好的強度,但是透水能力較差,雨水不能滲入地下,路面上的水只能通過自然蒸發或者通過下水道流走,天氣晴朗時,在陽光的照射下,路面會散發出大量的熱量,產生“熱島現象”。當雨量較大時,雨水無法滲透,現有的道路排水設施難以應對,因而經常發生城市內澇的情況。
為解決上述透水性差的道路缺陷,現有技術中出現了透水道路,使得雨水能滲入路面結構內部,但是卻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道路內部的水無法排出,導致了路面產生水損壞。雖然排水路面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排水路面只起到排水的作用,而不能充分發揮透水道路結構層的滲水、蓄水作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新型透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該新型透水道路具有滲水、蓄水功能,有效地降低了城市內澇的風險。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透水道路包含道路面層、透水基層、路基、集水井,道路面層、透水基層、路基從上到下依次設置,集水井設置在道路面層、透水基層、路基的兩側,透水基層的兩側分別通過第一透水界面與集水井銜接,集水井內設置排水管,集水井的井底設置第二透水界面。
進一步地,透水基層的層底高于排水管的管頂,排水管的管底高于集水井井底10cm以上。
進一步地,第一透水界面包含過濾土工布,第二透水界面包含透水混凝土層和級配碎石層。
進一步地,路基頂面鋪設防水層,路基與集水井交接處鋪設防水卷材。
進一步地,透水基層的有效孔隙率不小于15%,透水基層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2.5MPa,透水基層的厚度不小于20cm。
進一步地,道路面層、透水基層、路基均設置1%-2%的橫坡,坡向路基兩側的集水井。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透水道路不僅具有透水、滲水的功能,還能臨時蓄存雨水,降低了城市內澇的風險。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寫和闡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首選實施方式的新型透水道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首選實施方式的新型透水道路包含道路面層1、透水基層2、路基3、集水井4。道路面層1、透水基層2、路基3從上到下依次設置。集水井4設置在面層1、基層2和路基3的兩側,面層1、基層2和路基3均設置1%-2%的橫坡,坡向路基兩側的集水井4。
道路面層1采用普通面層,也可以采用透水面層。透水基層2采用孔隙型基層材料,其有效孔隙率不小于15%,這樣可以保證水流能順利流動。透水基層2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2.5MPa,以滿足輕交通的要求。透水基層2的總厚度不小于36cm。當然,透水基層2的厚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當降水強度大、內澇風險大時,可以增加其厚度,進行分層施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未經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92456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