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的成型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921372.3 | 申請日: | 2017-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507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智勇;陳漢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海縣恒豐輕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35/00;B21D53/84;B21D4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駱文軍 |
| 地址: | 31561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端 定位銷 內凹 后懸置支架 成型模具 滑動連接 定位片 支撐孔 擋桿 下模 支腳 腳底 發動機 生產周期 本實用新型 邊緣結構 沖壓工藝 一側邊緣 成品率 成型面 垂直面 定位孔 夾角為 內模仁 支撐柱 上模 相配 垂直 | ||
一種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的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1),內凹(2)中支腳底面對應的成型面(2.1)與垂直面之間的夾角為20°~50°,所述定位孔(3)中滑動連接有定位銷(4),定位銷(4)的上端設面上設有擋桿(5),擋桿(5)垂直于定位銷(4)的上端設面,下模(1)的上端面上設有定位片(6);所述定位片(6)近內凹(2)的一側邊緣結構與支腳底面的邊緣結構相配;所述內凹(2)內模仁(2.2)兩側均至少設有一個支撐孔(7),所述支撐孔(7)滑動連接有支撐柱(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得沖壓工藝較簡單,生產周期較短且成品率較高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沖壓成型技術領域,更確切地說是涉及一種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發動機懸置支架的結構往往受制于動力總成懸置點和動力總成的位置狀況,這就對發動機懸置支架的結構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發動機懸置支架除滿足使用要求外,還要盡可能少的占用空間;除了要滿足各種行使工況下的強度要求外,還要滿足噪聲、振動、聲振粗糙度(NVH)方面的頻率要求;考慮到整車的性能和成本的因素,懸置支架的整體重量需要盡量優化。汽車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是發動機后懸置支架的連接件,對強度和韌度的要求均相對較高,且還要滿足輕量化的要求。
目前汽車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一般是采用鑄造成型的,還有部分是沖壓成型的;但是前者的發動機懸置支架的結構都比較粗燥,整體比較笨重材料浪費嚴重,而后者雖然比較光滑精細,重量也相對較長,用料較省,但后者由于支腳結構的具有底面和兩側的翻邊相互垂直,采用的沖壓工序為落料沖孔→拉伸→整形→修邊→彎曲→脹形→檢驗并包裝,整個工藝相對較復雜,周期相對較長,生產效率較低,且在彎曲時彎曲部位容易出現裂痕,導致成品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的成型模具,可使得沖壓工藝較簡單,生產周期較短且成品率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的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端設有內凹,內凹中支腳底面對應的成型面與垂直面之間的夾角為20°~50°,所述內凹的中部橫向設有模仁,模仁遠離成型面的一端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中滑動連接有定位銷,定位銷的上端設面上設有擋桿,擋桿垂直于定位銷的上端設面,所述定位銷的上端設面與下模的上端面平齊,下模的上端面上設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與定位銷相對設置,且定位片與擋桿之間的間距等于支腳坯料長度;所述定位片近內凹的一側邊緣結構與支腳底面的邊緣結構相配;所述內凹內模仁兩側均至少設有一個支撐孔,所述支撐孔滑動連接有支撐柱,支撐柱的上端面與定位銷的上端設面平齊。
作為優選,所述夾角為40°~50°;在這個角度范圍內,在生產過程中對模具的磨損是相對較少的,且也更易成型,從而可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和生產效率。
作為更優選,所述夾角為45°;在這個角度時,模具加工較容易和產品成型更加容易。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銷和支撐柱的下端均設有復位彈簧;則復位彈簧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也便于維護。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由于腳底面對應的成型面與垂直面之間的夾角為20°~50°,還采用擋桿、支撐柱和定位片組合來對坯料定位和支撐,從而可以提高放置坯料的精準度,進而提高沖壓的成品率,還減少了模具在生產過程中的磨損,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并且通過這樣的模具后,使得產品可以一次沖壓成型后只需對底面進行整平和沖孔即可,大幅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最終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要生產的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發動機后懸置支架支腳的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未示出上模)。
圖3為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海縣恒豐輕工有限公司,未經寧海縣恒豐輕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9213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