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水體黑臭治理及水質提升的潛浮式生態修復水立方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906925.8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139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2 |
| 發明(設計)人: | 謝悅波;姚竣耀;劉才群;羅昆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竣耀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楊文晰 |
| 地址: | 210008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體 生態修復 微生物載體 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 潛浮式 生態水 水質 氮磷 植入 微生物 光合作用 水生植物 黑臭污染治理 水體生態系統 本實用新型 富營養物質 微生物菌劑 浮游藻類 立體空間 人工光源 水生動物 懸浮顆粒 有機碎屑 側表面 上表面 需氧量 懸浮物 導桿 濾食 曝氣 外接 吸收 治理 河口 湖泊 海灣 河流 水面 水庫 生長 應用 生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于水體黑臭治理及水質提升的潛浮式生態修復水立方,應用于河流、湖泊、水庫、河口及海灣黑臭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水質提升及水體維;該系統包括箱體、曝氣導桿、“生態水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植入微生物的微生物載體、外接人工光源等裝置;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分別生長于系統上表面和四周側表面,充分利用水底到水面的立體空間,增加植物與水體接觸作用面積,充分吸收氮磷、降低懸浮物及提供生態需氧量;微生物載體中植入微生物菌劑,增加微生物接觸作用的比表面積;利用水生動物組成的“生態水肺”濾食浮游藻類、懸浮顆粒及有機碎屑等富營養物質,提高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對氮磷的吸收作用,消除水體黑臭,建立水體生態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態環境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河流、湖泊、水庫、河口及海灣黑臭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及水質提升的潛浮式生態水立方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國水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城市河湖景觀水體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影響景觀水感官的因素包括懸浮物、溶氧、富營養物質等,單靠傳統單一的技術處理是不能完全解決的,而是要采用綜合技術手段,即通過構建完整的水生態系統,充分利用生態系統修復能力的優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目前主要通過建設人工濕地、植物緩沖帶、生態浮床或生態浮島對污染河流、湖泊、水庫進行治理及修復,生態浮床或生態浮島是以水生植物為主體,運用無土栽培技術,使用可漂浮于水面的材料為載體,采用現代農藝的水面無土種植植物技術,建立人工小生態環境,以削減水體中的污染負荷。但現有的生態浮床或浮島其缺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僅在表面種植挺水植物,或在其下懸掛填料組合使用,但填料掛膜受水流、微生物種類等的影響,對水體污染物的作用效果單一,具有局限性。
2)對水體空間的利用率小。普通生態浮床或浮島僅使用了河流、湖泊、水庫的水面、淺表面,作用空間范圍較小,治理效果有限。
3)覆蓋面積較大,會遮蔽射入水體中的陽光,嚴重影響水體中沉水植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抑制沉水植物正常的生長、繁殖,從而影響植物的治理效果并帶來次生污染。
4)受水體溶解氧的限制。污染河流、湖泊、水庫溶解氧較低,懸浮物含量高,過低的溶解氧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從而影響治理效果。
5)隨著水深的增加,普通生態浮床對水位相對較深的河流、湖泊、水庫中下層污染物的吸收逐漸減小,并且對水體底泥中的污染物降解產生不了直接作用。
現有生態修復系統中也會涉及到對沉水植物的應用,但該應用同樣有局限性:
1)一般的沉水植物種植需在河流、湖泊、水庫排水、清淤后進行人工栽培,成本較高;
2)栽培方式有拋種、拋苗、扦插等,在河流、湖泊、水庫存量或增量污染超過其納污及耐污能力的范圍后,其成活率低、維護成本高,在行洪河流、湖泊、水庫或季節性河、湖等不適宜該種植方式;
3)對于硬化河床不適宜生長;
4)易被底棲水生動物及水流破壞,維護成本高;
5)在污染河流、湖泊、水庫中,高含量的懸浮物不僅會顯著降低水體透明度,其次懸浮物在沉水植物表面附著,受光照的限制,會嚴重影響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抑制沉水植物正常的生長、繁殖,從而影響沉水植物的治理效果并帶來次生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竣耀,未經姚竣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90692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