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土壤增溫的溫棚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900580.5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068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0 |
| 發明(設計)人: | 溫毅;馬國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忠市潤沁萬家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G9/14 | 分類號: | A01G9/14;A01G9/24 |
| 代理公司: | 銀川長征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4102 | 代理人: | 馬長增;姚源 |
| 地址: | 751100 寧夏回族自***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溫棚 風管 大棚門 增溫 土壤 出風管 引風機 熱量吸收效率 熱量循環利用 本實用新型 弧形骨架 農業種植 塑料覆膜 土壤表面 有效吸收 上端 保溫被 兩側壁 側壁 墻體 同側 熱氣 節約 生長 外部 延伸 能源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土壤增溫的溫棚。該溫棚,包括溫棚本體、管道、注風管、引風機、出風管;溫棚本體包括墻體、弧形骨架、塑料覆膜、保溫被、大棚門,管道位于溫棚本體內部、埋于土壤下方,與土壤表面的距離為30cm~60cm,管道為連續的U型管道,其上設置有注風管,注風管上端安裝有引風機,管道的一端延伸至溫棚本體的外部、與大棚門同側,且連接有出風管,注風管與溫棚本體的大棚門一側的側壁的距離為溫棚本體兩側壁間距的1/4~1/2。利用本溫棚,有效吸收白天空氣中的熱氣,在夜間低溫時為土壤增溫,熱量循環利用,有效保證植物的生長,熱量吸收效率高、利用率高,節約能源,成本低廉,經濟效益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土壤增溫的溫棚。
背景技術
溫棚是利用太陽光照射以及能透光保溫的大棚來栽培植物的設施,尤其處于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時,能夠為植物提供生育期的溫室及其它生長條件,同時也可增加產量。現有的溫棚常通過保溫層的設置,保證溫棚內的溫度,但當出現溫度過高、需要降溫的情況時,無法高效調節,同時,也無法良好循環利用光照強烈時的多余熱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壤增溫的溫棚,有效吸收空氣中的熱氣,循環利用為土壤增溫,簡單高效,成本低廉。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土壤增溫的溫棚,包括溫棚本體、管道、注風管、引風機、出風管;溫棚本體包括墻體、弧形骨架、塑料覆膜、保溫被、大棚門,墻體豎直固定于地面上,弧形骨架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墻體頂部,塑料覆膜覆蓋于弧形骨架上,保溫被覆蓋于塑料覆膜上,塑料覆膜上開設有大棚門,大棚門設置于溫棚本體的一側;管道位于溫棚本體內部,管道埋于土壤下方,且其與土壤表面的距離為30cm~60cm,管道為連續的U型管道,管道上設置有注風管,注風管上端安裝有引風機,管道的一端延伸至溫棚本體的外部、與大棚門同側,且連接有出風管,注風管和出風管上均設置有開關;注風管與溫棚本體的大棚門一側的側壁的距離為溫棚本體兩側壁間距的1/4~1/2。
優選的,注風管與溫棚本體的大棚門一側的側壁的距離為溫棚本體兩側壁間距的1/3;管道與土壤表面的距離為40cm~50cm;弧形骨架的材質為鍍鋅鋼管;墻體為混凝土墻或磚墻。
利用本實用新型土壤增溫溫棚的有益效果為,有效吸收白天日照強烈時空氣中的熱氣,并儲存在管道中,在夜間低溫時,為土壤增加溫度,保證植物的生長溫度;開設單個大棚門,且將門設置在塑料覆膜的弧形表面,同時,出風管與大棚門同側,有效減少了溫棚內熱量的流失;注風管的位置選擇,最大限度吸收空氣中的熱量;熱量吸收效率高、利用率高,節約能源;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經濟效益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土壤增溫溫棚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分別為:1為溫棚本體、1-1為墻體、1-2為弧形骨架、1-3為塑料覆膜、1-4為保溫被、1-5為大棚門、2為管道、3為注風管、4為引風機、5為出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忠市潤沁萬家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未經吳忠市潤沁萬家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9005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棚的固定裝置
- 下一篇:一種高效蔬菜立體栽培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