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上下料吊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98093.X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328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胡德亮;金孟雄;胡萱萱;羅勝;朱明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西姆森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1/04 | 分類號: | B66C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 地址: | 31110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橫撐桿 上下料 吊具 滑鉤 吊環連接 方便操作 滑動連接 生產效率 磁力吊 吸附件 支撐桿 齒尖 滑落 上套 吊環 損傷 鏈條 行車 車間 | ||
一種上下料吊具,一種上下料吊具,包括吊環和橫撐桿,所述的橫撐桿兩端分別通過一鏈條與所述的吊環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撐桿上套有至少一個滑鉤,滑鉤與橫撐桿滑動連接,滑鉤下部設有吸附件;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調節支撐桿兩端磁力吊的間距來定位,1個人就可以方便操作,避免料滑落損傷齒尖,工作中安全可靠,并且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利用現有車間的行車,無需格外投入。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上下料吊具。
背景技術
吊具是指起重機械中吊取重物的裝置,吊取成件物品最常用的吊具是吊鉤、吊帶,其他還有吊環、起重吸盤、夾鉗和貨叉等;被廣泛應用于起重吊裝行業中,吊具中常用的是吊鉤、鋼絲繩、鏈條等專用索具,起重吸盤、夾鉗和貨叉等可在起重機上作為專用吊具長久使用,也可作為可更換的輔助吊具掛在吊鉤上臨時使用,常用于多貨種倉庫和堆場,以提高作業效率。抓取散狀物料的吊具一般為顎板可開閉的抓斗,也可用電磁吸盤吸取如金屬切屑等導磁性物料。吊取流動性物料的吊具常用的有盛桶和吊罐、一般通過傾側或抽底塞等方式卸出鋼水或化學溶液,通過打開吊罐底門卸出混凝土等流動性物料。
目前國內雙金屬帶鋸條從復合鋼帶到成品打包每道工序都靠人工上下裝卸料,由于雙金屬帶鋸條通常具有大量的貨物,至少上下料在1000次/天以上,雙金屬帶鋸條的重量一般在45-65KG/卷,而打包之后的雙金屬帶鋸條的重量在200KG/卷,需要2-3人配合上下料;或者在車間固定位置安裝機械手上下料,通過將雙金屬帶鋸條運送至合適位置,通過機械手對雙金屬帶鋸條進行上下料。
通過人工上下料的缺點在于:人工手動上下料操作不方便,容易出現料滑落損傷產品;容易出現操作者受傷,且工作壓力大,重復式操作容易使操作人員產生疲憊,從而降低上下料的工作效率,同時通過人工上下料在人工操作的同時需要暫停設備,降低了生產效率,經常性的啟停加重了設備的勞損,減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而通過機械手對雙金屬帶鋸條進行上下料的缺點在于,機械手需要較高的造價成本,且在機械手對雙金屬帶鋸條進行抓取時,會對雙金屬帶鋸條產生一定的形變,從而影響雙金屬帶鋸條的精度,同時機械手只能在一定范圍內使用,不能靈活運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安全可靠,操作簡單,使用便捷的上下料吊具。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上下料吊具,一種上下料吊具,包括吊環和橫撐桿,所述的橫撐桿兩端分別通過一鏈條與所述的吊環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撐桿上套有至少一個滑鉤,滑鉤與橫撐桿滑動連接,滑鉤下部設有吸附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滑鉤上設有螺母,螺母能將滑鉤定位于所述的橫撐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橫撐桿上設有螺釘,螺釘連接鏈條。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吸附件與滑鉤之間通過連接環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連接環與吸附件轉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吸附件下方設有硅橡膠。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硅橡膠尺寸與吸附件底面相適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吸附件為吸附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調節橫撐桿兩端磁力吊的間距來定位,1個人就可以方便操作,避免料滑落損傷齒尖,工作中安全可靠,并且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利用現有車間的行車,無需格外投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西姆森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杭州西姆森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980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