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94920.8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1546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朋磊;張大林;李先庭;李榮嘉;榮星月;石文星;王寶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5B30/06;H02J7/35;F24S10/95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伏 換熱模塊 光熱模塊 本實用新型 熱泵模塊 熱管理 一體化系統 復合熱泵 熱量交換 雙源 供暖 太陽能 供熱 光伏光熱一體化組件 光伏發電效率 熱泵供熱系統 太陽能利用率 模塊化設計 一體化結構 空調領域 熱管循環 綜合能量 空氣源 施工量 背板 生產 | ||
1.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光熱模塊(1)、三介質換熱模塊(2)、熱泵模塊(3),光伏光熱模塊(1)上方安裝三介質換熱模塊(2),光伏光熱模塊(1)和三介質換熱模塊(2)為一體化結構,三介質換熱模塊(2)和熱泵模塊(3)連接;
光伏光熱模塊(1)和三介質換熱模塊(2)進行熱量交換;
三介質換熱模塊(2)和熱泵模塊(3)進行熱量交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光伏光熱模塊(1)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玻璃蓋板(13)、空氣夾層(14)、光伏電池組件(11)、熱管集熱器(12)、保溫層(15);
熱管集熱器(12)包括上集管(121)、下集管(122)、垂直立管(123),上集管(121)和下集管(122)通過豎直設置的垂直立管(123)連接;
熱管集熱器(12)上面安裝光伏電池組件(11),溫度傳感器(16)緊密安裝于光伏電池組件(11)的背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三介質換熱模塊(2)包括散熱風扇(21)、第一介質氣體集管(22)、第一介質液體集管(23)、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第一介質水平管(26)、第二介質水平管(27)和散熱翅片(28);
第一介質氣體集管(22)和第一介質液體集管(23)通過水平設置的若干組第一介質水平管(26)連接;
第一介質水平管(26)外部設置第二介質水平管(27),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和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通過第二介質水平管(27)連接;
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和上集管(121)連接,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和下集管(122)連接,
上集管(121)、下集管(122)、垂直立管(123)、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第二介質水平管(27)內部均充注相變工質,構成熱管循環;
第二介質水平管(27)外部設置散熱翅片(28),沿散熱翅片(28)空氣流通方向設置若干個散熱風扇(2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熱泵模塊(3)由制冷劑管路上依次設置的壓縮機(31)、水冷冷凝器(32)、節流裝置(33)構成;
壓縮機(31)進口與第一介質氣體集管(22)連接,節流裝置(33)的出口與第一介質液體集管(23)連接;
所述制冷劑管路內部充注制冷劑,構成熱泵循環。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熱泵模塊(3)與若干組三介質換熱模塊(2)和光伏光熱模塊(1)組成的光伏光熱一體化組件并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垂直立管(123)為銅管、平行流多孔扁管。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質水平管(26)和第二介質水平管(27)為銅管、平行流多孔扁管。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熱管集熱器(12)液體管路中設有驅動工質循環的毛細芯或液泵。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源復合熱泵與光伏熱管理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三介質換熱模塊(2)包括散熱風扇(21)、第一介質氣體集管(22)、第一介質液體集管(23)、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第一介質水平管(26)、第二介質水平管(27)和散熱翅片(28);
第一介質氣體集管(22)和第一介質液體集管(23)通過水平設置的若干組第一介質水平管(26)連接;
第一介質水平管(26)內部設置第二介質水平管(27),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和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通過第二介質水平管(27)連接;
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和上集管(121)連接,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和下集管(122)連接,
上集管(121)、下集管(122)、垂直立管(123)、第二介質氣體集管(24)、第二介質液體集管(25)、第二介質水平管(27)內部均充注相變工質,構成熱管循環;
第一介質水平管(26)外部設置散熱翅片(28),沿散熱翅片(28)空氣流通方向設置若干個散熱風扇(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9492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風溫度調控機
- 下一篇:一種流量兼容器以及采用該兼容器的制冷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