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通道EGR碟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92167.9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607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華美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6/70 | 分類號: | F02M26/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邢黎華 |
| 地址: | 214028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心桿 廢氣通道 閥體 軸套孔 擋圈 底端 軸套 體內 密封片 雙通道 碟閥 閥片 嵌裝 嵌套 本實用新型 從上至下 依次設置 中心軸線 軸套頂端 軸向限位 擋圈槽 同材質 壓簧座 鉚釘 堵頭 封堵 盲孔 壓簧 壓緊 有壓 穿過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通道EGR碟閥,包括閥體以及分別設置在閥體上的廢氣通道一和廢氣通道二,所述閥體內設置有穿過兩個廢氣通道中心軸線的中心桿,所述中心桿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通過鉚釘連接的閥片一和閥片二,中心桿底端通過嵌裝于閥體內的堵頭封堵;位于廢氣通道一上部的閥體上設置有軸套,軸套頂端壓緊設置一套裝在中心桿上的密封片,密封片上方設置有壓簧以及設置在壓簧頂端且兩端與閥體固定連接的壓簧座;所述軸套嵌套于開設在閥體內的頂端的軸套孔中,軸套孔為盲孔且底端不與廢氣通道一連通;所述軸套孔的底端設置有用于對中心桿進行軸向限位的擋圈,對應擋圈的中心桿圓周面上開設有嵌裝擋圈的擋圈槽;所述軸套與閥體同材質設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廢氣再循環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雙通道EGR碟閥。
背景技術
EGR技術,即廢氣再循環技術(Exhaust Gas Recycle)是針對發動機有害氣體(NOx)設置的排氣凈化裝置。它將發動機內一部分燃燒后的廢氣經過二次循環進入進氣管與新鮮空氣混合后再次進入發動機燃燒室燃燒, 以減緩燃燒室內燃氣的燃燒過程,適當地控制燃燒溫度,從而達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
EGR閥就是控制廢氣二次進氣量的關鍵元件,因為廢氣二次進氣量需要即時精確控制:發動機ECU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負荷(節氣門開度)、溫度、進氣流量、排氣溫度等參數并計算,輸出EGR閥所需控制信號PWM(高頻脈沖),進而控制閥門的開度,從而控制發動機部份流量廢氣并經EGR閥進入進氣系統,與混合氣混合后進入氣缸參與燃燒。這部分廢氣進入氣缸參與混合氣的燃燒,降低了燃燒時氣缸中的溫度。因NOx是在高溫富氧的條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從而降低了整機排氣中的NOx的含量。
傳統的EGR閥軸套與閥體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軸套需要具有耐磨的特性,但是長時間作業以后,軸套因高溫容易產生熱膨脹現象,導致卡滯的后果出現,還會造成軸套在閥體內產生松動現象。此時就需要增加額外的工藝來固定閥體和軸套,需要不定期地對軸套進行檢修固定,費時費力;且具有耐高溫又具有耐磨特性的軸套材料成本昂貴,更換軸套需要一大筆開銷。
申請號為200820041698.1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雙通道蝶閥結構,包括閥體、閥片、調整套、驅動軸總成、密封墊片、壓緊彈簧以及保護罩等,該專利利用六缸柴油機的排氣脈沖能量,設置了兩個廢棄通道,以實現較高的EGR率,實現廢氣再循環。雖然該專利有效地防止了卡滯現象的發生,但是該專利在實際安裝操作中,需要工作人員人手伸入到裝置內部來進行對裝置中的三個調節套依次進行安裝,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雙通道EGR碟閥,以解決傳統的EGR閥長時間作業后出現卡滯后果,軸套與閥體易發生松動現象,浪費人力、時間的問題,以節約企業開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雙通道EGR碟閥,包括閥體以及分別設置在閥體上的廢氣通道一和廢氣通道二,所述閥體內設置有穿過兩個廢氣通道中心軸線的中心桿,所述中心桿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通過鉚釘連接并分別位于廢氣通道一和廢氣通道二中的閥片一和閥片二,中心桿底端通過嵌裝于閥體內用于防止高溫尾氣從閥體底端泄露的堵頭封堵;位于廢氣通道一上部的閥體上設置有用于定位中心桿上部的軸套,軸套頂端壓緊設置一套裝在中心桿上用于防止高溫尾氣泄露的密封片,密封片上方設置有壓簧以及設置在壓簧頂端且兩端與閥體固定連接的壓簧座;所述軸套嵌套于開設在閥體內的頂端的軸套孔中,軸套孔為盲孔且底端不與廢氣通道一連通;所述軸套孔的底端設置有用于對中心桿進行軸向限位的擋圈,對應擋圈的中心桿圓周面上開設有嵌裝擋圈的擋圈槽;所述軸套與閥體同材質設置。
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軸套與閥體均為RTQSi5耐熱鑄鐵件。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技術進步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9216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