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81830.5 | 申請日: | 201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009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姜桂榮;萬靜;盧志安;豆維琦;王誠;陸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41 | 分類號: | G01N21/4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 地址: | 21001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線陣CCD 棱鏡 液體三棱鏡 出射面 游尺 主尺 本實用新型 數字式 驅動模塊 激光器 入射面 折射率 折射儀 光瀾 光源 液體折射率測量 垂直 采集圖像信息 測量液體 圖像信息 夾角為 滑動 入射 平行 測量 發送 折射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屬于液體折射率測量技術領域。包括激光器、孔徑光瀾、液體三棱鏡、主尺、游尺,線陣CCD、線陣CCD驅動模塊、PC端;其中,所述激光器的光源經過孔徑光瀾入射到液體三棱鏡一平面上,所述平面為棱鏡入射面,棱鏡入射面夾角為30度的另一平面為棱鏡出射面,主尺垂直于棱鏡出射面,游尺在主尺上滑動,線陣CCD垂直并固定在游尺上,線陣CCD平行于棱鏡出射面,光源經液體三棱鏡折射到線陣CCD表面上形成圖像信息,線陣CCD驅動模塊采集圖像信息后發送至PC端,PC端計算并顯示出折射率。本實用新型能夠測量液體的折射率,成本低、測量范圍大、精度高,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屬于液體折射率測量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折射率是表征液體光學性質的物理量,通過測量折射率可以分析液體的密度、濃度、溫度等物理量。目前市場上使用最廣泛的就是阿貝折射儀和手持式折射儀,其測量原理基于全反射原理,廣泛應用于石油工業、日用化學工業、制藥工業、制漆工業、制糖工業和地質勘察等相關工業、學校及相關科研單位。但是這類折射儀對易揮發液體的折射率的測量準確度不高。
阿貝折射儀是Ernst Abbe 1869年發明的,至今已經有接近150年的歷史,折射率測量范圍為1.30~1.70。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諸如離子液體、液態聚合物等液體材料的新型品種不斷涌現,其折射率范圍不斷擴大到2.0以上,例如[BMIM][I9]的折射率為2.4,[HMIM][I3]的折射率為1.88等。顯然,阿貝折射儀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新型液體材料如離子液體、液態聚合物的折射率測量。雖然法國Cordouan公司生產的Arago系列折射儀測量范圍可達1.20~3.10,但單價卻高達二十多萬人民幣。
中國專利授權號:202676596U、名稱為“數字式V棱鏡折射儀”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數字式V棱鏡折射儀,這種折射儀包括平行光管、載物系統和自準直望遠鏡和采集出射偏轉像的CCD攝像機。這種折射儀采用CCD攝像機采集出射偏轉像,并進行分析測量,雖然能夠快速穩定的測出光學材料的折射率,但不足之處是折射率的測量范圍小、精度不高。
而本實用新型成本低、測量范圍大、精度高,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該折射儀能夠測量液體的折射率,測量范圍大、精度高。本實用新型為了減小體積、提高測量精度,將線陣CCD技術應用于折射儀中,因此能夠很好的克服問題,提高了測量精度降低了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所述折射儀包括激光器、孔徑光瀾、液體三棱鏡、主尺、游尺,線陣CCD、線陣CCD驅動模塊、PC端;其中,所述激光器的光源經過孔徑光瀾入射到液體三棱鏡一平面上,所述平面為棱鏡入射面,棱鏡入射面夾角為30度的另一平面為棱鏡出射面,主尺垂直于棱鏡出射面,游尺在主尺上滑動,線陣CCD垂直并固定在游尺上,線陣CCD平行于棱鏡出射面,光源經液體三棱鏡折射到線陣CCD表面上形成圖像信息,線陣CCD驅動模塊采集圖像信息后發送至PC端,PC端計算并顯示出折射率。
本實用新型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所述孔徑光瀾為兩個且兩個孔徑光瀾的連線與棱鏡入射面的法線成60度角。
本實用新型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所述液體三棱鏡包括中空三棱鏡和待測液體,中空三棱鏡的棱鏡入射面和棱鏡出射面夾角為30度。
本實用新型基于線陣CCD的數字式折射儀,所述中空三棱鏡采用無折射率大小限制的透明材料。
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818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