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CCD直線傳輸自動化檢測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74583.6 | 申請日: | 201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893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3 |
| 發明(設計)人: | 郭峰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羅思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84 | 分類號: | G01N21/8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輸帶 出料盒 振動盤 自動化檢測設備 本實用新型 振動盤底座 直線傳輸 送料槽 機械手抓取 產品檢測 人工成本 人工檢測 人為因素 有機械手 組件包括 不良品 檢測 工作臺 漏檢 合格率 自動化 鋪設 | ||
本實用新型CCD直線傳輸自動化檢測設備包括工作臺、振動盤底座、傳輸帶、振動盤、CCD檢測裝置組件、送料槽及出料盒,所述傳輸帶鋪設在工作臺上,所述振動盤設在所述振動盤底座上,所述振動盤通過送料槽與傳輸帶連接,所述CCD檢測裝置組件設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CCD檢測裝置組件包括四個CCD檢測裝置,所述CCD檢測裝置沿著所述傳輸帶依次分布,所述出料盒設在傳輸帶末端,所述出料盒上部設置有機械手;本實用新型CCD檢測裝置,可以全方位的檢測產品,設置了機械手抓取不良品,從而實現了產品檢測自動化,減少了人工檢測中人為因素導致的漏檢或錯檢,提高了產品的檢測效率和合格率,且減少了人工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CCD直線傳輸自動化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要求被加工產品的測量速度快、精度高和自動化,以往良品和次品的篩選都是以人工選別為主,操作人員通過眼睛對一個個的產品進行查看,對人員的需求量較大,而且人工檢測操作效率低下,勞動強度較大,對操作人員的依賴性非常高,當操作人員出現新老替換或者操作人員長時間用眼導致視覺疲勞時,對產品的篩選就容易出錯,導致不合格產品的漏檢,造成良品與次品的混亂,使得整批產品的品質得不到保證,給后面的工序埋下很深的品質隱患。因此,應設計一種能夠對產品進行自動檢測的設備,以避免人工檢測容易出現誤差的弊端,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 CCD直線傳輸自動化檢測設備,實現產品檢測自動化,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產品檢測效率和良率。
一種CCD直線傳輸自動化檢測設備包括工作臺、振動盤底座、傳輸帶、振動盤、CCD檢測裝置組件、送料槽及出料盒,所述傳輸帶鋪設在工作臺上,所述振動盤設在所述振動盤底座上,所述振動盤通過送料槽與傳輸帶連接,所述 CCD檢測裝置組件設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CCD檢測裝置組件包括四個CCD 檢測裝置,所述CCD檢測裝置沿著所述傳輸帶依次分布,所述出料盒設在傳輸帶末端,所述出料盒上部設置有機械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料盒包括良品盒、不良品盒和重檢盒,所述良品盒和不良品盒并列設置,所述良品盒和不良品盒位于所述傳輸帶末端一側,所述重檢盒位于傳輸帶末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CCD檢測裝置組件包括第一CCD檢測裝置、第二CCD檢測裝置、第三CCD檢測裝置和第四CCD檢測裝置,所述第一CCD 檢測裝置、第二CCD檢測裝置、第三CCD檢測裝置和第四CCD檢測裝置沿著所述傳輸帶依次分布,所述第一CCD檢測裝置和第三CCD檢測裝置的位于傳輸帶上方,所述第二CCD檢測裝和第四CCD檢測裝置的位于傳輸帶的側方。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CCD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基座、滑槽、連接桿、橫向調節螺母、縱向調節螺母和鏡頭組件,所述滑槽設置在檢測基座上,所述連接桿通過滑槽可以在檢測基座上滑動,所述橫向調節螺母設置在連接桿與檢測基座之間,所述鏡頭組件設置在連接桿末端,所述縱向調節螺母設置在鏡頭組件和連接桿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工作臺前側面設置有顯示屏,所述第一CCD檢測裝置、第二CCD檢測裝置、第三CCD檢測裝置和第四CCD檢測裝置均與所述顯示屏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送料槽上設置有穩料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械手末端設置有抓手,所述抓手為夾爪裝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工作臺和振動盤底座上均設置有若干個福馬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羅思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羅思五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7458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