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金屬氧化物電阻片的殘壓自動測試噴碼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66492.8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669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黃俊逸;李明雙;何穩;楊濤;趙陽;陳德山;曾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陽金牛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B41J3/407;B41J3/44 |
| 代理公司: | 南陽市智博維創專利事務所 41115 | 代理人: | 楊士鈞 |
| 地址: | 47475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殘壓 機械手 電阻片 自動測試 自動測試機 檢測 轉盤 金屬氧化物電阻片 本實用新型 進料輸送帶 自動噴碼機 噴碼設備 噴碼區 出料傳送帶 出料輸送帶 人工成本 依次設置 準確度 輸出端 噴碼 傳送 測試 輸出 勞動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金屬氧化物電阻片的殘壓自動測試噴碼設備,包括自左至右依次設置的用于傳送待檢電阻片的進料輸送帶、第一機械手、檢測轉盤、第二機械手及出料傳送帶,所述進料輸送帶輸出端輸出待檢電阻片,所述第一機械手將待檢電阻片抓至所述檢測轉盤中,所述檢測轉盤上設有殘壓自動測試區和自動噴碼區,所述殘壓自動測試區連接有殘壓自動測試機,所述自動噴碼區設有與所述殘壓自動測試機連接的自動噴碼機,待檢電阻片經過所述殘壓自動測試機的測試、所述自動噴碼機的噴碼后,所述第二機械手將待檢電阻片抓至出料輸送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機械手代替人工勞動,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檢測效率和檢測準確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氧化物電阻片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金屬氧化物電阻片的殘壓自動測試噴碼設備。
背景技術
金屬氧化物電阻片是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核心部件,它的電氣性能參數直接決定了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電氣保護性能,金屬氧化物電阻片的電性能檢測就至關重要。殘壓檢測屬于電阻片的測試項目之一,它的檢測手段一般是采用人工單片逐片檢測殘壓,人工記錄所測得的數據。這種檢測方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檢測結果記錄可能出現錯誤。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金屬氧化物電阻片的殘壓自動測試噴碼設備,通過設備實現自動檢測,不僅檢測效率高,而且檢測結果準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金屬氧化物電阻片的殘壓自動測試噴碼設備,包括自左至右依次設置的用于傳送待檢電阻片的進料輸送帶、第一機械手、檢測轉盤、第二機械手及出料傳送帶,所述進料輸送帶輸出端輸出待檢電阻片,所述第一機械手將待檢電阻片抓至所述檢測轉盤中,所述檢測轉盤上設有殘壓自動測試區和自動噴碼區,所述殘壓自動測試區連接有殘壓自動測試機,所述自動噴碼區設有與所述殘壓自動測試機連接的自動噴碼機,待檢電阻片經過所述殘壓自動測試機的測試、所述自動噴碼機的噴碼后,所述第二機械手將待檢電阻片抓至出料輸送帶。
優選的是,所述檢測轉盤表面設有多個放置待檢電阻片的工位,通過檢測轉盤的旋轉,各工位依次進入殘壓自動測試區進行殘壓檢測、進入自動噴碼區進行噴碼。
所述殘壓自動測試機將測得的殘壓數據發送至所述自動噴碼機,所述自動噴碼機將殘壓數據噴在待檢電阻片表面作為記錄。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所述進料輸送帶輸出端輸出待檢電阻片,所述第一機械手將待檢電阻片抓至所述檢測轉盤中,通過檢測轉盤的旋轉,待檢電阻片進入殘壓自動測試區,通過殘壓自動測試機進行殘壓檢測,所述殘壓自動測試機將測得的殘壓數據發送至所述自動噴碼機,同時所述檢測轉盤帶動該待檢電阻片進入進入自動噴碼區,所述自動噴碼機將殘壓數據噴在該待檢電阻片表面作為記錄,之后通過所述第二機械手將待檢電阻片抓至出料輸送帶,并通過出料輸送帶輸出端傳至下一工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機械手代替人工勞動,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檢測效率;測試數據直接連接噴碼機,避免了人工記錄可能出現的錯誤,提高檢測質量;整體效率提高,結構緊湊,節省占地面積,提高上下工序的轉接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 1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中,1.進料輸送帶,2.第一機械手,3.檢測轉盤,4.殘壓自動測試區,5.殘壓自動測試機,6.自動噴碼機,7.第二機械手,8.出料輸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陽金牛電氣有限公司,未經南陽金牛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6649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