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發動機的廢氣再循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55962.0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618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代子陽;侯曉良;張廣西;吳曉林;張文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6/43 | 分類號: | F02M26/43;F02M26/38;F02M26/23;F02M26/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濤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通道 廢氣再循環系統 發動機 本實用新型 單向閥組 排氣歧管 排出 廢氣 相通 發動機技術領域 脈沖能量 雙循環 | ||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發動機的廢氣再循環系統。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廢氣再循環系統,包括第一循環通道和第二循環通道,所述第一循環通道包括第一EGR閥、第一EGR冷卻器和第一單向閥組,所述第二循環通道包括第二EGR閥、第二EGR冷卻器和第二單向閥組,所述第一循環通道和所述發動機的第一排氣歧管相通連接,所述第二循環通道和所述發動機的第二排氣歧管相通連接。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廢氣再循環系統,能夠通過雙循環通道將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進行充分利用,合理利用排出廢氣的脈沖能量,提高系統的EGR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發動機的廢氣再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廢氣再循環(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內燃機在燃燒后將排出氣體的一部分分離出、并導入進氣側使其再度燃燒的技術。主要目的為降低排出氣體中的氮氧化物(NOx)與分擔部分負荷時可提高燃料消耗率。
廢氣再循環系統是將柴油機或汽油機產生的廢氣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氣缸進行燃燒的系統。再循環廢氣由于具有惰性將會延緩燃燒過程,也就是說燃燒速度將會放慢從而導致燃燒室中的壓力形成過程放慢,這就是氮氧化合物會減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廢氣再循環率會使總的廢氣流量減少,因此廢氣排放中總的污染物輸出量將會相對減少。EGR系統的任務就是使廢氣的再循環量在每一個工作點都達到最佳狀況,從而使燃燒過程始終處于最理想的情況,最終保證排放物中的污染成份最低。
目前廢氣再循環系統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渦輪前的排氣引入中冷器之后,稱為高壓廢氣再循環系統;另一種是將渦輪后的排氣引入壓氣機之前,稱為低壓廢氣再循環系統。目前實際應用中最常用的是低壓廢氣再循環系統,它可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但由于受增壓器和運行工況的限制,以及發動機氣缸之間存在著微小的排氣時間間隙,很難實現較高的EGR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至少一個問題,該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發動機的廢氣再循環系統,其中包括第一循環通道和第二循環通道,所述第一循環通道包括第一EGR閥、第一EGR冷卻器和第一單向閥組,所述第二循環通道包括第二EGR閥、第二EGR冷卻器和第二單向閥組,所述第一循環通道和所述發動機的第一排氣歧管相通連接,所述第二循環通道和所述發動機的第二排氣歧管相通連接,所述第一排氣歧管內的廢氣通過所述第一循環通道通的作用后通入到所述發動機的進氣歧管內,所述第二排氣歧管內的廢氣通過所述第二循環通道的作用后通入到所述進氣歧管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EGR閥、所述第一EGR冷卻器和所述第一單向閥組沿所述第一排氣歧管內的廢氣的流通方向依次順序設置,所述第二EGR閥、所述第二EGR冷卻器和所述第二單向閥組沿所述第二排氣歧管內的廢氣的流通方向依次順序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EGR冷卻器、所述第一EGR閥和所述第一單向閥組沿所述第一排氣歧管內的廢氣的流通方向依次順序設置,所述第二EGR冷卻器、所述第二EGR閥和所述第二單向閥組沿所述第二排氣歧管內的廢氣的流通方向依次順序設置。
進一步地,還包括節流閥,所述第一排氣歧管內的廢氣經過所述第一循環通道的作用后和所述第二排氣歧管內的廢氣經過所述第二循環通道的作用后共同通過所述節流閥的節流作用后通入到所述進氣歧管內。
進一步地,所述發動機為六缸發動機,所述第一排氣歧管用于所述發動機的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和第三氣缸進行排氣,所述第二排氣歧管用于所述發動機的第四氣缸、第五氣缸和第六氣缸進行排氣。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單向閥組和所述第二單向閥組均各自包括兩個并排排列的單向閥,所述單向閥設置成使得所述發動機產生的廢氣能夠通過所述第一循環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環通道頭通入到所述進氣歧管內并且防止廢氣回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559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動機廢氣再循環系統
- 下一篇:一種外掛量子節油器的油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