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38080.3 | 申請日: | 2017-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394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姜衍禮;王成輝;岳武成;崔從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泓循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7 | 分類號: | A01K61/17 |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譽潤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李福新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孵化 過渡區 內網 育苗孵化裝置 積水區 冷水魚 孔板 外盒 分隔 本實用新型 后擋板 水產養殖領域 頂部敞口 盒狀結構 上下兩層 外盒內腔 裝置結構 不均勻 出水孔 孵化率 規模化 后面板 前面板 下面板 右面板 左面板 側壁 內腔 養殖 應用 保證 | ||
1.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設有外盒,所述外盒由前面板(3)、左面板(4)、后面板(5)、右面板(6)、下面板(7)圍成的頂部敞口的盒狀結構,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內網,所述內網設有后擋板(9)和孔板(10),所述后擋板(9)和所述孔板(10)相連接形成橫截面為T字形結構,所述孔板(10)上設有孵化孔(11);所述內網設置于所述外盒的內腔,使所述孔板(10)面朝上,所述后擋板(9)與所述下面板(7)之間設有空隙(16);所述內網將所述外盒內腔分隔為積水區(15)、過渡區(17)、孵化區(20),所述后擋板(9)將所述過渡區(17)、所述孵化區(20)與所述積水區(15)相分隔,所述孔板(10)將所述過渡區(17)和所述孵化區(20)分隔為上下兩層,所述過渡區(17)設于下層;所述積水區(15)與所述過渡區(17)通過所述空隙(16)相連通,所述過渡區(17)與所述孵化區(20)通過所述孵化孔(11)相連通,所述積水區(15)與所述孵化區(20)通過所述后擋板(9)相互分隔且互不連通;所述孵化區(20)的側壁設有出水孔(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8)和所述孵化孔(11)均為長條形孔,所述出水孔(8)呈矩形陣列均勻的設置于所述孵化區(20)內的所述前面板(3),所述孵化孔(11)呈矩形陣列均勻的設置于所述孔板(10)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8)寬度為3mm,所述孵化孔(11)寬度為3mm;相鄰所述出水孔(8)間的孔距為5mm,相鄰所述孵化孔(11)間的孔距為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5)、所述左面板(4)、所述右面板(6)、下面板(7)及所述后擋板(9)圍成所述積水區(15),所述積水區(15)后部設有梯形凹槽(14),所述梯形凹槽(14)的后壁由所述后面板(5)組成,所述后面板(5)的下沿高于所述下面板(7),所述梯形凹槽(14)底部為斜面(1),所述后面板(5)的下沿和所述下面板(7)后沿通過所述斜面(1)緊密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積水區(15)底部設有排水孔(1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18)內緊密插有水管(1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19)為PVC管。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10)與所述后擋板(9)連接處設有加強筋(13),所述孔板(10)下方設有支腿(12)。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10)的一側邊緣和所述后擋板(9)的面正交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水魚育苗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擋板(9)和所述孔板(10)注塑一體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泓循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泓循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3808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快速分離魚卵仔魚的孵化裝置
- 下一篇:一種開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