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31485.4 | 申請日: | 2017-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556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之明;王東風;王學寬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常寶精特鋼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45/02 | 分類號: | 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018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軋管 均整 除油裝置 管內壁 除油 內壁 芯棒 本實用新型 橡膠O型圈 環形凹槽 除油效果 生產試驗 芯棒表面 芯棒端部 油缸活塞 工作段 光潔 前腔 受力 外壁 無油 鋼管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包括芯棒,所述芯棒包括靠近其頭部的外徑均整段和靠近其尾部的工作段,所述外徑均整段外壁與軋成管內壁之間設有間隙,且所述外徑均整段設有至少一個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中設有橡膠O型圈,所述橡膠O型圈與所述軋成管內壁之間接觸。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利用芯棒端部的外徑均整段,芯棒表面不受力芯棒與軋成管存在一定的間隙及冷軋管內表光潔的特點,采用油缸活塞原理對軋成管內壁進行除油,保持前腔無油。達到鋼管內表除油的目的,經過實際生產試驗,除油效果明顯,可完全取代人工除油。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管材穿孔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
背景技術
在無縫鋼管的冷軋過程中必須使用冷軋油脂,既能確保冷軋順利進行,又能保證冷軋管的質量,因此在冷軋管的外表面和鋼管內孔表面都附著有冷軋油脂,在無縫鋼管的冷軋至最終尺寸后必須徹底清除附著在冷軋管的外表面和內孔表面的冷軋油脂,否則產品就不合格,無法滿足用戶要求。
鋼管冷軋結束后,內外表面都附著較強的成型軋制油污,傳統的除油方式是采用人工對冷軋管逐支捅油,不但浪費人力,而且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在軋成管退出芯棒的過程中進行在線除油。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包括芯棒,所述芯棒包括靠近其頭部的外徑均整段和靠近其尾部的工作段,所述外徑均整段外壁與軋成管內壁之間設有間隙,且所述外徑均整段設有至少一個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中設有橡膠O型圈,所述橡膠O型圈與所述軋成管內壁之間接觸。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外徑均整段距離其頭部15-20mm。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外徑均整段外壁與所述軋成管內壁之間的間隙為0.8-1.2mm,所述橡膠O型圈的線徑為2.5 mm,所述環形凹槽的槽深為1-1.25mm。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環形凹槽為燕尾槽。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橡膠O型圈的橫截面為圓形。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外徑均整段設有位于其軸向不同位置的三道環形凹槽,相鄰兩道環形凹槽之間的距離為2-3mm。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橡膠O型圈為耐高溫耐腐蝕O型圈。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工作段包括沿漸遠所述外徑均整段的方向依次設置的壁厚均整段和變形段,所述外徑均整段的長度為102mm,所述壁厚均整段的長度為150mm,所述變形段的長度為610mm。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利用芯棒端部的外徑均整段,芯棒表面不受力芯棒與軋成管存在一定的間隙及冷軋管內表光潔的特點,采用油缸活塞原理對軋成管內壁進行除油,保持前腔無油。達到鋼管內表除油的目的,經過實際生產試驗,除油效果明顯,可完全取代人工除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芯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冷軋管在線內壁除油裝置與軋成管之間的位置關系圖。
其中:10、芯棒;11、外徑均整段;11a、環形凹槽;20、軋成管;30、橡膠O型圈。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常寶精特鋼管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常寶精特鋼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3148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