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門閘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31105.7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577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鄧明;劉健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張小容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門 出入口 飛翼 門閘 車間 本實用新型 傳感器檢測 傳感器信號 類似結構 控制器 傳感器 入口處 檢測 外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門閘系統,其中,所述智能門閘系統包括位于車間的出入口一側的門閘和位于所述出入口另一側的用于檢測車輛的飛翼開啟或關閉的傳感器,所述出入口的所述一側位于所述車間的外部,所述出入口的所述另一側位于所述車間的內部,所述智能門閘系統還包括分別與所述門閘和傳感器信號連接的控制器,以根據傳感器檢測到所述車輛的飛翼開啟或關閉時對應控制所述門閘處于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該智能門閘系統能夠避免具有飛翼結構或類似結構的車輛在出入口處易發生碰撞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門閘系統,尤其涉及一種智能門閘系統。
背景技術
在一些貨車的后部箱體上常常具有飛翼結構,飛翼作為后部箱體的兩側壁體,能夠在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之間轉動,飛翼打開時,方便操作者對貨車裝卸貨物,飛翼關閉時,將貨物有效地密封在貨車的后部箱體中,從而方便貨車運輸和儲存貨物。然而,有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在飛翼未關閉的情況下,司機就啟動開車,當貨車在室內(例如車架)裝卸貨物時,這是非常不利的,若司機忘記關閉飛翼直接啟動行駛,存在飛翼與出入口周壁發生碰撞的安全隱患。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智能門閘系統,旨在解決上述全部或至少部分技術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門閘系統,該智能門閘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具有飛翼結構或類似結構的車輛在出入口處易發生碰撞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門閘系統,所述智能門閘系統包括位于車間的出入口一側的門閘和位于所述出入口另一側的用于檢測車輛的飛翼開啟或關閉的傳感器,所述出入口的所述一側位于所述車間的外部,所述出入口的所述另一側位于所述車間的內部,所述智能門閘系統還包括分別與所述門閘和傳感器信號連接的控制器,以根據傳感器檢測到所述車輛的飛翼開啟或關閉時對應控制所述門閘處于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
優選地,所述智能門閘系統包括機體,所述門閘為鉸接于所述機體的欄桿,在所述關閉位置,所述欄桿橫跨并攔截所述出入口,在所述打開位置,所述欄桿豎立并且所述欄桿朝向所述出入口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出入口的輪廓以外。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安裝在所述機體上。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為觸控式計算機。
優選地,所述傳感器為超聲波距離傳感器,所述超聲波距離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出入口的所述另一側的地面上。
優選地,所述傳感器的數量為2個,2個所述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出入口通向的路徑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控制器控制門閘始終處于關閉位置。
優選地,所述傳感器還用于檢測車輛的車頭運動,所述控制器具有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當所述傳感器檢測到車頭脫離于后車體朝所述出入口運動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門閘處于打開位置。
優選地,當所述傳感器檢測到車頭從出入口的所述一側運動進入所述出入口的所述另一側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門閘處于關閉位置。
優選地,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當所述傳感器檢測到車頭從出入口的所述一側運動進入所述出入口的所述另一側后,所述控制器依靠接收遠程觸發信號來控制所述門閘處于關閉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中,由于所述智能門閘系統還包括分別與所述門閘和傳感器信號連接的控制器,以根據傳感器檢測到所述車輛的飛翼開啟或關閉時對應控制所述門閘處于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即可以在檢測到飛翼開啟時關閉門閘,在檢測到飛翼關閉時打開門閘,所以一旦司機忘記關閉飛翼直接啟動行駛,門閘處于關閉位置以此阻擋并提醒司機,當前狀態下無法在出入口處通行,從而能夠避免飛翼與出入口周壁發生碰撞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3110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