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旋風除塵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26503.X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571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春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全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4C5/06 | 分類號: | B04C5/06;B04C5/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4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螺旋通道 進風管 本實用新型 旋風除塵器 含塵氣流 筒蓋 筒蓋內壁 筒體 除塵設備 末端位置 筒體頂部 旋轉流動 出風管 集塵箱 連接端 螺旋線 連通 裝配 能耗 零部件 相通 體內 延伸 生產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塵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旋風除塵器,包括筒體,筒體頂部設有筒蓋,筒蓋上設有出風管,筒體底部設有集塵箱,所述筒蓋上設有進風管,進風管與筒蓋內壁相通,且筒蓋內壁具有與進風管連通的螺旋通道,螺旋通道的螺旋線逐漸向筒體內延伸,螺旋通道與進風管的連接端位置比螺旋通道的末端位置高。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風除塵器,具有提高含塵氣流旋轉流動效果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零部件數量較少,適合批量生產,裝配速度快,適合推廣使用;在含塵氣流流速較低的情況下,仍能夠保持含塵氣流良好的旋轉運動,間接降低了能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塵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旋風除塵器。
背景技術
除塵器是將粉塵從煙氣中分離出來的設備,是塑粉工業不可或缺的機械設備之一。除塵器根據原理可分為:機械力除塵器、洗滌式除塵器、過濾式除塵器、靜電除塵器和磁力除塵器。其中機械力除塵器又分為重力除塵器、慣性除塵器、離心除塵器等,洗滌式除塵器包括水浴式 除塵器、泡沫式除塵器等,過濾式除塵器包括布袋除塵器和顆粒層除塵器。
公告號為CN204746637U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直流導葉式旋風除塵器,包含進風口、外筒、導流葉片、導流體、出風口和排塵裝置,導流體與外筒形成一個環狀區域,含塵氣流經由進風口進入外筒,在導流葉片的作用下在環狀區域內旋轉并沿軸線方向流動,含塵氣流中的顆粒物在離心力作用下進入排塵裝置,經除塵后的氣流經由出風口送出,具有空間占用小、除塵效率高、壓力損失小等特點,適用于低氣流速度場合。該直流導葉式旋風除塵器利用導流葉片的誘導作用,使含塵空氣在導流體和外筒圍成的環形腔中旋轉流動,由常識可知,當進風口處的含塵氣流為低流速時,進入環形腔后旋轉流動效果較差,大部分情況是低速含塵氣流直奔排塵裝置流動,導致除塵效果變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風除塵器,具有提高含塵氣流旋轉流動效果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旋風除塵器,包括筒體,筒體頂部設有筒蓋,筒蓋上設有出風管,筒體底部設有集塵箱,所述筒蓋上設有進風管,進風管與筒蓋內壁相通,且筒蓋內壁具有與進風管連通的螺旋通道,螺旋通道的螺旋線逐漸向筒體內延伸,螺旋通道與進風管的連接端位置比螺旋通道的末端位置高。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含塵氣流從進風管進入筒蓋后順著螺旋通道旋轉,從螺旋通道排出后繼續沿著筒體內壁旋轉流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含塵氣流能夠持久地旋轉流動。
優選的,所述螺旋通道為成型于筒蓋內壁上的螺旋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螺旋通道朝為半封閉的凹槽形狀,可減少對氣流的阻力,保持氣流具有一定的流速。
優選的,所述進風管的軸線與螺旋通道的螺旋線相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使從進風管吹出的氣流更加順暢地進入螺旋通道中,減少絕對氣流的阻力。
優選的,所述筒蓋外壁上凸,內壁上凹,進風管水平地一體成型于筒蓋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進風管與筒蓋一體鑄造成型,螺旋通道與筒蓋融合成為一體,有利于減少用料,減輕筒蓋重量。
優選的,所述出風管設于筒蓋中央,且與筒體同軸,螺旋通道包圍出風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出風管設于筒蓋中央,其位于筒體中央正上方,含塵氣流沿筒體內壁旋轉向下運動,塵土受離心力作用被沿著筒體向下運動至集塵箱內,筒體中央的空氣為含塵量較少的潔凈空氣,潔凈空氣由出風管排出。
優選的,所出風管伸入筒體內的長度大于筒體高度的1/4。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使出風與進風氣流互不干涉。
優選的,所述筒體為圓錐形狀,筒體底部設有開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全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全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2650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