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15676.1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476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戴文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戴文琦 |
| 主分類號: | E21F5/04 | 分類號: | E21F5/04;E21F16/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趙科 |
| 地址: | 037000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攪拌葉輪 集水槽 筒體 濕式除塵器 混合物 噴霧器 自排水 塵水 本實用新型 排水管 出風端 進風端 吹出 落下 | ||
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包括筒體,攪拌葉輪,噴霧器,所述攪拌葉輪下方設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設置排水管,所述噴霧器設置于所述筒體進風端,所述集水槽設置于所述筒體出風端。由于大部分未被吹出的塵水混合物易落于攪拌葉輪下方,因此本實用新型將集水槽設置于攪拌葉輪下方,能夠直接接取落下的塵水混合物,最大限度降低其對攪拌葉輪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井下巷道除塵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噴霧組件。
背景技術
濕式除塵器在煤礦井內使用中,為達到良好的除塵效果,需使用噴霧除塵技術。但在噴霧組件工作過程中,霧化效果往往不夠充分,且不能通過風力完全將水霧帶至塵水分離部分。因此在除塵過程中,除塵器筒體底部會不斷聚集水分,當聚集量較大時,會阻礙攪拌葉輪轉動,增大其負荷,同時,在攪拌葉輪作用下,聚集于筒體底部的水極易混入除塵器處理后的空氣中,造成空氣中含水量增大,不利于井下工作。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包括筒體,攪拌葉輪,噴霧器,所述攪拌葉輪下方設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設置排水管,所述噴霧器設置于所述筒體進風端,所述集水槽設置于所述筒體出風端。
所述的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槽與所述排水管之間設置擋泥片。
所述的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為軟管。
所述的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水槽為透明槽。
所述的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槽分為上固定部和軟質集水部。
由于大部分未被吹出的塵水混合物易落于攪拌葉輪下方,因此本實用新型將集水槽設置于攪拌葉輪下方,能夠直接接取落下的塵水混合物,最大限度降低其對攪拌葉輪的影響。集水槽與排水管之間的擋泥片能夠將塵水混合物中的泥沙分離,使收集到的水更加清潔,可進行再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筒體,2-攪拌葉輪,3-集水槽,4-排水管,5-噴霧器,6-擋泥片,31-上固定部,32-下集水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2所示,一種帶有自排水功能的濕式除塵器,包括筒體1,筒體1內設置兩組攪拌葉輪2、集水槽3和噴霧器5,噴霧器5設置于筒體1進風端,攪拌葉輪2、集水槽3設置于筒體1出風端,集水槽3設置于攪拌葉輪2下方,集水槽3底部設置排水管4。
除塵器工作時,噴霧器5將霧化的水噴入筒體1內,攪拌葉輪轉動,將帶有粉塵的空氣由筒體1進風端吸入,水霧與空氣中粉塵在筒體1內混合,再經攪拌葉輪攪拌后由于重力作用落于筒體1底部,然后匯聚于集水槽3中,再通過排水管4排出。
實施例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戴文琦,未經戴文琦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156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旋轉可調噴霧降塵裝置
- 下一篇:一種噴霧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