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氣浮式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14708.6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7738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8 |
| 發明(設計)人: | 邢保山;王曉昌;高新;馬靜;李倩;楊曉歡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濤 |
| 地址: | 710055***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半短程硝化 反應器本體 恒溫水浴 溶氣泵 厭氧氨氧化反應器 本實用新型 布水裝置 觀察窗口 出水口 恒溫槽 進水口 排泥口 排氣口 氣浮式 溶解氧 穩壓罐 探頭 好氧氨氧化菌 厭氧氨氧化菌 動態膜組件 循環泵管路 厭氧氨氧化 管路連接 內部設置 外部設置 穩定運行 有效富集 耦合工藝 反應器 出水泵 出水箱 進水泵 進水箱 循環泵 出水 氣源 溶氣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氣浮式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該反應器主要包括進水箱、進水泵、反應器本體、出水泵、出水箱、溶氣泵、穩壓罐、布水裝置、恒溫槽、循環泵;反應器本體主要包括進水口、出水口、排泥口、排氣口、觀察窗口、恒溫水浴層、溶解氧(DO)探頭、pH探頭和動態膜組件;反應器本體底部和頂部分別設有排泥口和排氣口,內部設置溶解氧(DO)探頭和pH探頭,外部設置觀察窗口和恒溫水浴層;恒溫水浴進水口和出水口通過恒溫槽與循環泵管路連接;部分出水經溶氣泵和穩壓罐與布水裝置管路連接;溶氣泵以空氣作為溶氣氣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同時有效富集好氧氨氧化菌和厭氧氨氧化菌,實現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耦合工藝的穩定運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生物脫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氣浮式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
背景技術
厭氧氨氧化是一種新型生物脫氮工藝,它能夠在厭氧條件下以氨為電子供體將亞硝酸鹽還原為氮氣。相比于傳統生物脫氮工藝,厭氧氨氧化具有脫氮效果好,剩余污泥產量少,運行成本低等優點,擁有良好的工業應用前景。然而,亞硝酸鹽來源不足成為厭氧氨氧化工藝單獨運行的瓶頸。氨氮完全轉化成亞硝酸鹽,稱為完全亞硝化;氨氮50-57%轉化成亞硝酸鹽,稱為半短程硝化。氨氮通過完全亞硝化,然后進行反硝化可減少25%氧氣供給和40%有機碳源消耗。半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耦合工藝,可在傳統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的基礎上再減少60%有機碳源消耗。
近幾年,隨著對半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及其組合工藝的研究相對深入,在單一反應器中實現半短程硝化和厭氧氨氧化的耦合工藝探究逐漸取代半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組合串聯工藝,成為國內外學者探究的熱點。半短程硝化反應器和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種類繁多,相應的一體化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集成開發;相比于半短程硝化反應器與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組合串聯工藝,一體化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能夠進一步縮減占地面積;然而,相應的作用菌群(好氧氨氧化菌和厭氧氨氧化菌)仍然集中分布在一體化反應器的不同空間位置,致使反應器結構復雜化,不利于其大規模推廣應用。與組合工藝相比,半短程硝化和厭氧氨氧化耦合工藝具有更大的去除效能。同時,在單一反應器中能夠同時富集好氧氨氧化菌與厭氧氨氧化菌的反應器類型稀少。因此,半短程硝化和厭氧氨氧化耦合工藝具備更大的需求空間,相應的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亟需開發。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氣浮式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能夠進一步減少占地面積,簡化一體化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的復雜結構;通過溶氣泵穩壓釋放回水中溶解氧形成微氣泡,調控反應器內溶解氧濃度,溶解氧分布均勻且無死區;滿足反應器供氧的同時,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氣泡對微生物絮體顆粒的擾動和機械剪切力,能夠形成好氧菌包裹厭氧菌的顆粒污泥,實現好氧氨氧化菌和厭氧氨氧化菌的耦合共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氣浮式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主要包括進水箱、進水泵、反應器本體、出水泵、出水箱、溶氣泵、穩壓罐、布水裝置、恒溫槽和循環泵,其中,所述的反應器本體底部設有進水口和排泥口,頂部設有出水口和排氣口,內部設置布水裝置、溶解氧(DO)探頭、pH探頭和動態膜組件,外部設置觀察窗口和恒溫水浴層,布水裝置在反應器本體底部,恒溫水浴層設有位于上方的恒溫水浴進水口和位于下方的恒溫水浴出水口;所述的進水箱通過進水泵與所述進水口管路連接,所述出水口通過管路連接出水泵至出水箱,出水箱中部分出水經溶氣泵和穩壓罐與布水裝置管路連接;所述的恒溫水浴進水口和恒溫水浴出水口通過恒溫槽和循環泵經管路連接形成水浴循環,維持反應器本體內生物反應所需溫度。
所述的反應器本體的高徑比為(8-9):1;自下而上依次分為生物反應區、污泥沉降區和三相分離區,相應的體積比為(4-5):2:1;所述的污泥沉降區下端的斜面與水平面間的夾角α為55-60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1470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