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叉車用上車防滑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13196.1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848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3 |
| 發明(設計)人: | 程清;王平;張冬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F9/075 | 分類號: | B66F9/075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于俊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凸臺 防滑板 腰型通孔 上車 上車平臺 叉車 底面 摩擦力方向 防滑效果 不一致 液體能 排水 排污 流通 | ||
一種叉車用上車防滑板,包括左防滑板和右防滑板;左防滑板上開有五排腰型通孔Ⅰ,腰型通孔Ⅰ正面上設有第一凸臺或第二凸臺,部分腰型通孔Ⅰ的底部設有第三凸臺;第一凸臺的高度高于第二凸臺,第三凸臺底面設有凹槽;右防滑板和左防滑板的結構相同、互為鏡像,固定在右上車平臺上。第一凸臺的高度高于第二凸臺,使駕駛員上車時,鞋底與防滑板的摩擦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不一致,以取得更好的防滑效果;第三凸臺使防滑板底面在安裝后與上車平臺有一定的距離,可以使液體能很好地流通;第三凸臺底部的凹槽,用于排水排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叉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叉車用上車防滑板。
背景技術
駕駛員從地面登上叉車時,一般要通過叉車車架的上車平臺,而叉車使用環境較惡劣,上車平臺上經常會有積水、油污,因此需要采用上車防滑板進行防滑。
現有的上車防滑板上的防滑凸起一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與鞋底的摩擦力也成水平方向,還是容易出現打滑現象,防滑效果并不好。此外,現有的上車防滑板底面大多是一個安裝大平面,當油、水等液體流入上車防滑板底部時,這些液體就會沉積在上車防滑板與上車平臺之間,不易排出,時間一長對防滑板和上車平臺都有腐蝕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叉車用上車防滑板。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叉車用上車防滑板,包括左防滑板和右防滑板;
左防滑板為一體成型的梯形鑄鋁板,梯形底邊所在側面垂直向下彎折出翻邊;左防滑板上開有五排腰型通孔Ⅰ,腰型通孔Ⅰ正面上設有第一凸臺或第二凸臺,第一凸臺有且僅有一排,位于靠近翻邊處;部分腰型通孔Ⅰ反面設有第三凸臺;
第一凸臺、第二凸臺均為中空的腰型凸起,且第一凸臺的高度高于第二凸臺;第三凸臺為圓柱形凸起,中心開有豎直方向的腰形通孔Ⅱ,底部設有凹槽;
螺栓穿過腰形通孔Ⅱ,將左防滑板固定在左上車平臺上,此時翻邊卡合在所述左上車平臺的外側;
右防滑板和左防滑板的結構相同、互為鏡像,固定在右上車平臺上。
作為優化方案,第一凸臺的頂面為鋸齒狀。
作為優化方案,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中空部分的孔徑大于腰型通孔Ⅰ的孔徑,腰形通孔Ⅱ的孔徑與腰型通孔Ⅰ的孔徑相同。
作為優化方案,第三凸臺的高度和翻邊的長度比例為11:17。
作為優化方案,第三凸臺的數量為4個,且不在同一直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第一凸臺的高度高于第二凸臺,用于呈現該叉車用上車防滑板的高低落差,使駕駛員上車時,鞋底與防滑板的摩擦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不一致,以取得更好的防滑效果;第三凸臺用于防滑板和上車平臺之間的安裝支撐,使防滑板底面在安裝后與上車平臺有一定的距離,可以使液體能很好地流通;第三凸臺底部的凹槽,用于排水排污。
2.第一凸臺的頂面為鋸齒狀,使駕駛員上車時,鞋底與其具有更好抓著力和防滑性。
3.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中空部分的孔徑大于腰型通孔Ⅰ腰型通孔Ⅱ的孔徑,形成的臺階沉孔,使得螺栓的頂部得到保護,安裝更牢固。
4.第三凸臺和翻邊的適宜比例使得上車防滑板安裝到上車平臺時,能很好起到安裝定位的作用,方便安裝;此外,在防滑板安裝到叉車上車平臺后,既能克服上車平臺因為焊縫帶來的高度差,又能很好地鑲嵌到上車平臺的外側。
5.第三凸臺的數量為4個且不在同一直線上,使駕駛員上車時,防滑板所受力均勻分布。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131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外門架及叉車
- 下一篇:一種電動叉車密碼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