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對細粉狀中藥材進行高效浸取的方便茶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00063.0 | 申請日: | 2017-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465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黃玉嶺;黃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玉嶺 |
| 主分類號: | A47G19/22 | 分類號: | A47G1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陳志海;李海建 |
| 地址: | 130300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沸水 中藥材 茶具 粉粒 微孔 傳統煎藥法 細粉狀 浸取 藥湯 化學反應 本實用新型 沸水沖泡 浸出率 開口端 泡茶袋 熱萃取 易揮發 方劑 夾子 粘連 滲出 茶袋 掛耳 煎煮 水杯 延緩 藥材 延伸 配合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對細粉狀中藥材進行高效浸取的方便茶具,微孔泡茶袋開口端兩側翼分別延伸的長方形的掛耳配合兩個夾子的使用,可以使得本裝置適用于現有的各種茶杯水杯。在本茶具用沸水沖泡粉狀方劑時,伴有攪拌動作,形成水??粉粒混合藥湯,藥湯中部分粉粒粘連致微孔,延緩沸水從微孔茶袋滲出,增加沸水與粉粒接觸時間,即增加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本方案保證了一個用近100℃沸水短時間熱萃取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過程,特別要指出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傳統煎藥法涉及的易揮發有效成分的損失,也避免了傳統煎藥法涉及的多味中藥材一同長時間高溫煎煮,各種藥材中千百種的有效成分會發生何種化學反應不得而知的尷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藥材浸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對細粉狀中藥材進行高效浸取的方便茶具。
背景技術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目前大約有12000種植物、微生物、動物和礦物可作為中藥材使用。古、近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不斷探索,現代科技手段對中藥的深入研究,使得中藥材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與應用。為了提高保健、預防和治療效果,長期以來,中藥材應用于人體的形式即中醫方劑,已發展有湯、酒、粒、茶、露、丸、散、膏、丹、片、錠、膠、曲,以及條劑、線劑等多種內服、外服劑型。探索采用更加適用的技術,使得大眾對上述劑型的應用更加有效、簡便、節約和綠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目前的用于中藥材浸取的器具如下:
A.中藥煎藥袋:
一般用醫用無紡布或棉料紗布制成,內裝若干種中藥材,用于手工煎藥。
a.中藥煎煮用陶罐、砂鍋或不銹鋼器皿;
b.煎煮前,應先用純凈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
c.用水水量要浸過藥袋上表面2厘米左右;
d.煎煮時先用武火(大火)煮沸藥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e.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汽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人參等貴重藥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熬;
f.煎藥過程中應該攪動藥帶若干次,讓藥料充分煎透。每劑中藥一般煎兩次;
g.中藥煎煮時間從藥液煮沸之后開始計時,一般治療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藥熬10—15分鐘即可,補益類中藥則需煎煮40—60分鐘,其余的中藥煎煮 20—25分鐘即可。
B.花草茶茶袋:
把若干種藥食同源的中藥飲片,按一定比例混合裝入帶網孔的茶袋中。飲用時將茶袋置于茶杯中,用熱開水浸泡10分鐘以上代茶飲。
C.不銹鋼泡茶濾網:
一般用304不銹鋼制成,孔徑多見>>0.3mm。使用時濾網置于茶杯中,茶葉在濾網內被茶杯中的熱水浸泡,飲茶時茶湯和茶葉分離。
D.支掛式沖泡袋:
茶袋兩側分別固定有一只耳掛,茶袋壁和耳掛之間的兩個夾角分別支于杯口壁之上,茶袋開口朝上,一般用于沖泡咖啡或茶。
以上各現有器具中藥材浸取的實現方案:
A.中藥傳統手工煎藥-處方(八珍湯):
人參10g白術15g茯苓15g甘草5g熟地20g白芍20g當歸15g川芎10g;
1付水煎之30分鐘,其它煎藥過程參照“A.中藥煎藥袋”。一劑早、午、晚分服。功能:氣血雙補。主治:氣血兩虛證。
B.泡花草茶茶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玉嶺,未經黃玉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000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便攜式組合套杯
- 下一篇:一種新型的嬰幼兒飲水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