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防木門閉合器脫落的防火門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771646.5 | 申請日: | 2017-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297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生;王子君;吳考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金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6B5/16 | 分類號: | E06B5/16;E05C1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賈楠楠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門板 固定板 鉸接 門框 閉合器 防火門 木門 本實用新型 合頁鉸接 閉門器 加強筋 鉸接軸 扭簧 晃動 配合 把手 脫離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木門閉合器脫落的防火門,包括門框,以及通過合頁鉸接在所述門框上的門板,所述門板上還設置有把手,所述門板內部嵌設有加強筋,所述門板上方開設有T形槽,所述T形槽內設置有與T形槽相配合T形塊,所述T形塊在靠近門板鉸接的一面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鉸接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桿,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門框上,所述第二連桿與門框的鉸接軸外套設有扭簧,所述T形塊上方還設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門板上開設有與第二固定板配合的凹槽,通過T形槽和第二固定板的限制,T形塊不易產生晃動和脫離,閉門器上的第一固定板不易從門板上脫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火門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木門閉合器脫落的防火門。
背景技術
現有的防火門多種多樣,門體加裝閉門器是現代建筑智能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其作用不僅在于將門關閉,還可限制火災的蔓延和建筑內的通風,同時閉門器平穩關閉門扇的過程還能起到保護門框和門扇的作用,大量應用于酒店、賓館等場所。
但是在木門開關過程中,易出現應力集中,致使門體受力不均產生變形,破壞門體表面平整性,導致木門與閉門器連接松動,同時在木門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瞬時荷載,會對閉門器、合頁與木制基層形成的連接層產生巨大沖擊,破壞其連接穩定性,造成門體松動下沉,閉門器機身失穩,出現連接松動致使閉門器脫落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木門閉合器脫落的防火門,其優點門板的強度較強,閉門器中的第一固定板的固定較為牢靠,T形塊不易晃動、脫落,閉門器中的第一固定板不易從門板脫落,閉門器能起到良好的閉門效果,防火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防木門閉合器脫落的防火門,包括門框以及通過合頁鉸接在所述門框上的門板,所述門板上還設置有把手,所述門板內部嵌設有加強筋,所述門板上方開設有T形槽,所述T形槽內設置有與T形槽相配合T形塊,所述T形塊在靠近門板鉸接的一面通過第一螺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鉸接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桿,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門框上,所述第二連桿與門框的鉸接軸外套設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連接在門框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二連桿上,所述T形塊上方還設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門板上開設有與第二固定板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板與門板間用第二螺栓進行鎖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門板內的加強筋能夠加強門板的強度,閉門器上的第一固定板通過螺栓固定在T形塊上,在T形塊頂端固定了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能夠防止T形塊在T形槽內晃動和脫落,從而閉門器不易在使用過程中從門板上脫離,閉門器能起到良好的閉門效果,防火效果更好。
較佳的,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為內六角螺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內六角螺栓能夠避免螺栓凸出,使得整體外觀更加美觀。
較佳的,所述加強筋包括多根互交叉連接的空心方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筋通過采用多根空心鋼管相互交叉的的結構,能夠在保證門板強度的前提下減輕門板的質量。
較佳的,所述門板在遠離合頁鉸接的側面設置有密封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密封墊使防火門整體防火效果更好。
較佳的,所述門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別設置有鋼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鋼板能夠提升門板的強度,同時增強防火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門板的強度較強,閉門器中的第一固定板的固定較為牢靠,T形塊不易晃動、脫落,閉門器中的第一固定板不易從門板脫落,閉門器能起到良好的閉門效果,防火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金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未經青島金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77164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