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潮汐及水流量級發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763617.4 | 申請日: | 2017-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984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剛;鄧茂林;羅玉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立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B13/26 | 分類號: | F03B1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魏彥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流通道 發電裝置 容腔 潮汐 發電系統 發電主體 發電 本實用新型 水流通過 潮汐能 倍數放大 潮汐發電 流速增加 水流流速 變小 放大 流出 容納 引入 | ||
本實用新型提供潮汐及水流量級發電系統,涉及潮汐發電技術領域,包括發電主體和發電裝置,在發電主體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水流的容腔,在發電主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將水流引入容腔的第一引流通道和至少一個用于將水流引出容腔的第二引流通道;在第一引流通道和/或第二引流通道內設置有用于發電的所述發電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潮汐及水流量級發電系統能夠利用潮汐進行發電,水流從第一引流通道流入到容腔中,再經過第二引流通道從容腔中流出,發電裝置設置在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上,這樣利用水流通過通道內時,通道變小流速增加的原理,水流流速倍數放大;被放大流速的水流通過發電裝置進行發電,從而達到利用潮汐能發電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潮汐發電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潮汐及水流量級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在海灣或感潮河口,可見到海水或江水每天有兩次的漲落現象,早上的稱為潮,晚上的稱為汐。
潮汐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為人類的航海、捕撈和曬鹽提供了方便。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月球、太陽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轉效應所造成的。漲潮時,大量海水洶涌而來,具有很大的動能;同時,水位逐漸升高,動能轉化為勢能。
落潮時,海水奔騰而歸,水位陸續下降,勢能又轉化為動能。海水在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潮汐能。
潮汐是一種蘊藏量極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需開采和運輸、潔凈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建設潮汐電站,不需要移民,不淹沒土地,沒有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結合潮汐發電發展圍墾、水生養殖和海洋化工等綜合利用項目
潮汐發電是水力發電的一種。在有條件的海灣或感潮口建筑堤壩、閘門和廠房,圍成水庫,水庫水位與外海潮位之間形成一定的潮差,從而可驅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
現有的潮汐發電系統大多存在結構復雜,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潮汐及水流量級發電系統,以緩解的潮汐發電結構復雜和維修成本高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潮汐及水流量級發電系統,包括發電主體和發電裝置,
在所述發電主體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水流的容腔,在所述發電主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將水流引入容腔的第一引流通道和至少一個用于將水流引出容腔的第二引流通道;
在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或第二引流通道內設置有用于發電的所述發電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的第一引流口與所述容腔連接,所述發電裝置設置在第一引流口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從一端到第一引流口端逐漸變小。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二引流口位于第二引流通道遠離所述容腔一端,所述發電裝置設置在第二引流口處。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從一端到第二引流口端逐漸變小。
進一步地,所述發電裝置為水輪機,所述發電主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水輪機的旋轉軸通過所述安裝孔與發電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口水平位高于所述第二引流口。
進一步地,所述發電裝置為渦輪發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為多個,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多個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交替設置在所述發電主體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縱截面為直角三角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立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廈門立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7636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磁流變阻尼器的海浪發電系統
- 下一篇:一種高效節能式水力發電電力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