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轎車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761261.0 | 申請日: | 2017-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288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太良;萬永福;張華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威鷹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5/17 | 分類號: | F16H55/1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維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許益民 |
| 地址: | 22571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變速器 棘輪 外齒圈 圓形板 突起 轎車 機械性能 致密 生產周期 本實用新型 材料利用率 汽車零部件 圓形板圓周 車削加工 鍛造成形 加強筋塊 金屬鍛造 金屬流線 晶粒組織 不變形 中心孔 等高 均布 配套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轎車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包括圓形板和位于圓形板圓周邊緣向一側垂直延伸的外齒圈,外齒圈內側圓形板上均布有多個突起以及與突起相鄰的加強筋塊,所述的突起的高度與外齒圈等高,所述的圓形板上設置有中心孔,所述的轎車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為整體結構由金屬鍛造而成。該轎車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金屬流線不被切斷,晶粒組織致密,機械性能高,由于鍛造成形,大大減少車削加工量,加工過程中不變形,產品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生產周期短效率高,能夠滿足汽車零部件配套要求。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鍛造成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
背景技術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是一種機械式自動變速器,它保持了AMT的各種優點,但其動力傳遞通過兩個離合器聯結兩根輸入軸,相鄰各檔的被動齒輪交錯與兩輸入軸齒輪嚙合,配合兩離合器的控制,能夠實現在不切斷動力的情況下轉換傳動比,從而縮短換檔時間,有效提高換檔品質。而且這種換檔方式也可以方便的應用于混合動力車輛,具有優異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是一種很新的技術。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既繼承了手動變速箱傳動效率高、安裝空間緊湊、重量輕、價格便宜等許多優點,而且實現了換檔過程的動力換檔,即在換檔過程中不中斷動力,保留了AT,CVT等換檔品質好的優點,這對電控機械式自動速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目前一般采用.熱鍛碾環成形,出環形坯料,然后切削加工成外齒以及內圓形狀。不足之處是切削加工生產效率低下,僅適合單件或小批量生產應用,其次是應用切削加工工藝成形齒面,浪費原材料,成本高,金屬流線被切斷,齒面強度低,容易出現齒損而掛不上檔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鍛造成形的轎車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該棘輪金屬流線不被切斷,晶粒組織致密,機械性能高,由于鍛造成形,大大減少車削加工量,加工過程中不變形,產品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生產周期短效率高,能夠滿足汽車零部件配套要求。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轎車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包括圓形板和位于圓形板圓周邊緣向一側垂直延伸的外齒圈,外齒圈內側圓形板上均布有多個突起以及與突起相鄰的加強筋塊,所述的突起的高度與外齒圈等高,所述的圓形板上設置有中心孔,所述的轎車自動變速器7DCT棘輪為整體結構由金屬鍛造而成。
所述的突起設置有貫穿圓形板和其本身的通孔。
采用溫冷復合鍛擠制造工藝,主要通過溫鍛成形形成圓形板和位于圓形板圓周邊緣向一側垂直延伸的外齒圈, 外齒圈內側圓形板上均布的突起以及與突起相鄰的加強筋塊,沖裁圓形板,形成中心孔,然后進行冷鍛擠精整,再進行少量切削加工,金屬流不被切斷,產品齒面強度高,節省原材料、生產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采用溫冷復合鍛擠而成,單工位分步進行,所配置的模具承載壓力小,壓力機噸位同樣小,從而減小了鍛壓設備的投入。
2、本實用新型采用溫冷復合鍛擠而成,先是溫鍛擠壓成形所需坯料形狀,然后冷鍛擠精整,都是在壓力機瞬間完成,然后進行少量的切削加工即可,每道工序都比較便捷,節省原材料,產品精度好,生產效率高,成本低。
3、本實用新型采用溫冷復合鍛擠而成,金屬流線完整不被破壞,產品內部組織好,強度高,抗沖擊,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 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坯料變形工藝流程圖。
圖中序號:1、圓形板,2、外齒圈,3、中心孔,4、突起,5、加強筋塊,6、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威鷹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威鷹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7612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