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設備云端監控管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751280.5 | 申請日: | 2017-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769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祖工;葛旸;成煒兵;陳琨;李瑩瑩;楊華;周偉;季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云端 管理平臺 設備數據 監控管理系統 設備檢測 終端 單片機 檢測 傳感器采集 可接入網絡 應用范圍廣 健康管理 控制芯片 通信接口 統計分析 信號通信 遠程查詢 智能采集 終端接收 對設備 兼容性 操作系統 解析 電路 采集 監視 傳輸 監控 通信 維護 | ||
一種設備云端監控管理系統,系統包括若干個設備檢測終端、若干個管理平臺和云端;設備檢測終端,用于通過基于智能采集電路的傳感器采集各種設備數據,再經通信接口傳輸至管理平臺;管理平臺,用于對從檢測終端接收到的各種設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通過WebService或HTTP+JSON方式連接到云端,從而可以接入和使用任何可接入網絡的設備,實現用戶對設備的遠程查詢、監視、維護和控制。檢測終端采用單片機作為控制芯片,不僅滿足設備健康管理檢測的要求,而且可以直接在無操作系統的單片機上實WebService或HTTP+JSON方式與云端通信;本系統可以解析各類型設備的信號通信協議,實現各設備數據的有效采集,具有兼容性高、應用范圍廣、監控精確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信息系統綜合和智能設備監控管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設備云端監控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而實現智能制造的要求,首先需要實現對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
無線重傳機制是無線設備校驗時鐘,在ACK超時時,會依據自己的校驗時鐘重傳數據包,常用的重傳機制包括分段重傳和快速重傳。
錯誤檢測是指在發送的碼序列(碼字)中加入適當的冗余度以使得接收端能夠發現傳輸中是否發生差錯的技術。
據申請人了解,智能制造過程中各個環節由不同企業設備組建,而目前市場上的設備監控管理系統局限性大、兼容性小,只針對固定的設備和功能,導致集成、管理、維護、費用結算等方面出現協調困難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設備云端監控管理系統,可以解析不同類型設備的通信協議,實現對所有設備數據的有效采集,具有數據兼容性強,監控精確的優點。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備云端監控管理系統,系統包括若干個設備檢測終端、若干個管理平臺和云端;
設備檢測終端,用于通過基于智能采集電路的傳感器采集各種設備數據,再經通信接口傳輸至管理平臺。
管理平臺,用于對從檢測終端接收到的各種設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通過WebService或HTTP+JSON方式連接到云端,從而可以接入和使用任何可接入網絡并搭載網頁瀏覽器的設備,實現用戶對設備的遠程查詢、監視和控制。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設備檢測終端包括控制單元、智能采集電路單元和通信接口單元;
控制單元:采用單片機為智能芯片,根據采集要求控制傳感器采集各設備數據;
智能采集電路單元:將采集到的各設備數據根據設定好的診斷策略進行轉化診斷,用于判斷設備的健康狀態;
通信接口單元:包括轉換通信接口和有線/無線網絡通信接口,轉換通信接口采用RS232、RS485和CAN接口,有線/無線網絡通信接口采用以太網接口或WI-FI無線接口與管理平臺通信,也可以通過4G、3G、GPRS公網傳輸。并采用WebService或HTTP+JSON方式與云端通信。
更進一步的,單片機上擴充大容量的存儲器用于保存設備的歷史數據。
更進一步的,有線/無線網絡通信接口與各無線接入點之間采用多重鏈路布置,多重鏈路布置是在無線接入點通過核心交換機連接至少兩個防火墻形成互為備份/冗余的鏈路,備份/冗余采取的是重疊覆蓋的方式,每個設備檢測終端都處于至少兩個無線接入點的有效覆蓋范圍內,所有無線接入點配置相同的SSID和密碼;有線/無線網絡通信接口內采用錯誤檢測和重傳機制。
進一步的,設備檢測終端、管理平臺和云端之間的系統連接方式包括設備檢測終端連接云方式、設備檢測終端連接管理平臺方式和管理平臺連接云平臺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7512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