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利用多孔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成型的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99360.0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771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杜鵬;郭勝利;胡捷;李德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B21C25/02 | 分類號: | 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張文寶 |
| 地址: | 10008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流孔 模具 本實用新型 平面分流模 多孔鋁合金 引流槽 上模 成型 金屬 鋁合金型材 質量穩定性 導流槽 多孔鋁 入料口 模芯 試模 下模 填充 成功率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孔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成型的模具,包括平面分流模上模、平面分流模下模和分流孔在所述分流孔位置增加了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自所述分流孔的入料口起始至所述平面分流模上模的模芯終止。本實用新型的模具通過在分流孔增加導流槽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該部位金屬的供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大大提高了多孔鋁及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金屬的有效填充,提高了該類產品的試模成功率和質量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精密鋁合金型材模具加工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利用多孔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成型的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中小規格鋁及鋁合金型材產品趨于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高形位精度方向發展,尤其在航空航天、精密儀器、電子通訊等領域用的工業鋁型材產品,對產品的尺寸精度和組織性能等技術指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多孔鋁合金型材的孔間部位為薄壁細長結構,且該部位一般置于分流橋下并受模芯遮擋,若模具設計不合理,擠壓時金屬的流動阻力大,難以有效的填充成型,導致該類產品經常出現該部位填充不飽滿導致尺寸超差、組織中存在大量疏松和氣孔缺陷、上下表面對應位置存在凹坑缺陷等問題。
現有技術中,有關多孔鋁及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金屬的成型,需要綜合控制熱擠壓成型過程金屬的供應與流速。傳統的控速方法包括優化分流孔的分布與尺寸設計、工作帶的長度設計、焊合室的結構與深度設計等,以上方法隨在實際應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在多孔鋁及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成型控制時缺少針對性,無法實現局部精細的控制效果。
因此,亟需一種新型的多孔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金屬的成型模具,可以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針對鋁及鋁合金多孔鋁型材生產時,常規模具結構在控制金屬流動時缺少針對性和精確控制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以明顯提高多孔鋁及鋁合金精密型材孔間部位金屬成型的模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利用多孔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成型的模具,包括平面分流模上模1、平面分流模下模2和分流孔3,其特征在于,在分流孔3位置增加了引流槽4,所述引流槽4自所述分流孔3的入料口起始至所述平面分流模上模1的模芯終止。
進一步地,所述引流槽4貫穿整個平面分流模上模1的分流孔3。
進一步地,所述引流槽4從引流槽起始部位5至引流槽終止部位6逐漸縮小。
進一步地,所述引流槽4的寬度設置為8~16mm,深度設置為5~15mm。
進一步地,所述引流槽起始部位5的寬度為15mm,引流槽終止部位6的寬度為15mm,深度為10mm。
進一步地,所述引流槽4與所述分流孔3的連接部位做打磨圓滑處理。
本實用新型的模具通過在型材孔間部位加工導流槽的方法,可以明顯提高該部位金屬供應,成型及組織性能均明顯提高,該種模具結構設計目前未見相關報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為:
1)解決了傳統的結構設計在鋁及鋁合金型材擠壓時無法精確、局部控制金屬流動問題,使用本實用新型方法可以明顯改善鋁型材局部位置的成型精度,尤其針對多孔鋁及鋁合金型材,其孔間部位細長、金屬難以流入的鋁型材產品效果非常明顯。
2)具有可操作性強、制造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穩定性高等優點,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和經濟效益。
3)通過引入一種新的模具結構,可以明顯改善鋁及鋁合金型材擠壓過程金屬的供應與流動控制,可明顯改善多孔鋁及鋁合金型材孔間部位金屬的填充。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未經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993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