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角接觸軸承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94247.3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690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沈重雷;鄒寬城;何立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3/66 | 分類號: | F16C33/6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翁志霖 |
| 地址: | 363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安裝槽 內球體 外球體 自潤滑 本實用新型 角接觸軸承 球面轉動 外球面 中心柱 嵌物 底座 安裝方便 承載能力 減震效果 內球面 中軸部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角接觸軸承,其包括底座、內球體、外球體和自潤滑嵌物,所述底座上具有環形的安裝槽,在安裝槽的中軸部形成中心柱,所述內球體固定在中心柱上,外球體的內球面與內球體的外球面通過球面轉動配合,所述自潤滑嵌物固定在安裝槽內并與外球體的外球面通過球面轉動配合。本實用新型具有承載能力強、自潤滑、減震效果好和安裝方便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領域,尤其涉及角接觸軸承。
背景技術
現有的角接觸軸承的承載能力不大,減震效果差,而且需要采用挖槽的潤滑方式,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安裝麻煩。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承載能力強、可自潤滑也可加油潤滑、具有減震作用和安裝方便的角接觸軸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角接觸軸承,其包括底座、內球體、外球體和自潤滑嵌物,所述底座上具有環形的安裝槽,在安裝槽的中軸部形成中心柱,所述內球體固定在中心柱上,外球體的內球面與內球體的外球面通過球面轉動配合,所述自潤滑嵌物固定在安裝槽內并與外球體的外球面通過球面轉動配合。
所述內球體的小斷面上設有凹槽,該凹槽套接在中心柱上,且內球體通過螺釘鎖緊固定在中心柱上。
所述角接觸軸承還包括防塵罩,防塵罩的軸向一端卡接在底座的外側壁上,防塵罩的軸向另一端搭接在外球體外球面的大斷面上。
所述中心柱上設有外圓錐面,外球體上設有內圓錐面,當外球體擺動至極限位置時,外圓錐面與內圓錐面緊密貼合。
所述底座的外側壁和自潤滑嵌物上設有貫通至外球體外圓面上的加油孔。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由底座、自潤滑嵌入物、外球體、內球體和防塵罩組成,可實現自由擺動和360°轉動。
2、本實用新型的底座與中心柱為一體結構,中心柱上的外圓錐面與外球體內圓錐面可限制擺動的角度。巧妙的是,當擺動到極限位置時,兩個錐面成緊密貼合狀態。
3、底座與外球體間嵌入自潤滑嵌入物,與傳統鋼基體結構相比,可實現自潤滑的功能,也還可以加油潤滑,并且有減震效果。
4、外球體與內球體間,通過相同大小的球面配合,大大提高了承載面和承載能力。
5、內球體小端面加工出一個凹槽,使內球體與底座上的中心柱巧妙地結合,再通過內、外球體間的球面配合、自潤滑嵌入物與底座的結合,形成一個整體裝配時,與傳統結構的相比,只需鎖緊內球體上的螺釘即可,極大的方便了安裝。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1、內球體2、外球體3和自潤滑嵌入物4,所述底座1上具有環形的安裝槽,在安裝槽的中軸部形成中心柱11,所述內球體2固定在中心柱11上,外球體3的內球面與內球體2的外球面通過球面轉動配合,所述自潤滑嵌入物4固定在安裝槽內并與外球體3的外球面通過球面轉動配合。
所述內球體2的小斷面上設有凹槽,該凹槽套接在中心柱11上,且內球體2通過螺釘鎖緊固定在中心柱11上。內球體2小端面加工出一個凹槽,使內球體2與底座1上的中心柱11巧妙地結合,再通過內、外球體3間的球面配合、自潤滑嵌入物4與底座1的結合,形成一個整體裝配時,與傳統結構的相比,只需鎖緊內球體2上的螺釘即可,極大的方便了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9424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油嘴接入式的分離軸承
- 下一篇:一種油封內圈涂油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