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鍋爐用多級汽水分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61124.X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509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勇;孔夏明;鄭明明;趙旭峰;沈石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2B37/26 | 分類號: | F22B3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誠信通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衛東 |
| 地址: | 430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水分離裝置 分離器組件 本實用新型 汽水分離 筒體 汽水混合物進口 雙鉤波形板 旋葉 鍋爐 汽水混合物 多級分離 分離效率 分離蒸汽 疏水出口 依次設置 蒸汽干度 連通 蒸汽 體內 出口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鍋爐用多級汽水分離裝置,涉及汽水分離領域。該汽水分離裝置包括筒體,筒體內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旋葉分離器組件和雙鉤波形板分離器組件;筒體開有汽水混合物進口和疏水出口,汽水混合物進口與旋葉分離器組件連通,筒體與雙鉤波形板分離器組件對應之處開有分離蒸汽出口。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保證汽水分離裝置尺寸和重量的同時,提高汽水分離效率和汽水分離質量。本實用新型將汽水混合物多級分離后的蒸汽干度和分離效率較高,蒸汽質量較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水分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鍋爐用多級汽水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電站鍋爐多采用直流鍋爐,為保證直流鍋爐的動力裝置的啟動性能,需要設置汽水分離裝置,來將啟動階段的汽水混合物進行分離,汽水分離裝置的分離性能直接影響動力裝置的安全性及經濟性。目前,現有的汽水分離裝置一般為單級精細分離,通過改變精細分離裝置的結構(如絲網型、波形板型、格柵型)來改變分離效果,但是,現有的汽水分離裝置使用時存在以下缺陷:
汽水混合物經單級精細分離后的蒸汽的干度較低,即分離質量較差;對于蒸汽干度要求較高的直流鍋爐而言,通常需要增設多個單級精細分離的汽水分離裝置對蒸汽進行多次分離,才能提高分離后的蒸汽干度。但是增設多個汽水分離裝置,不僅會降低分離效率,而且極大的增加了整個汽水分離設備(即多個汽水分離裝置的總和)的尺寸和重量。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為:如何在保證汽水分離裝置尺寸和重量的同時,提高汽水分離效率和汽水分離質量。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鍋爐用多級汽水分離裝置,包括筒體,筒體內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旋葉分離器組件和雙鉤波形板分離器組件;筒體開有汽水混合物進口和疏水出口,汽水混合物進口內設置有與旋葉分離器組件連通的汽水混合物管道,疏水出口內設置有疏水管道;筒體與雙鉤波形板分離器組件對應之處開有分離蒸汽出口,分離蒸汽出口內設置有與雙鉤波形板分離器組件連通的分離蒸汽管道。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旋葉分離器組件包括分離筒,分離筒的頂部開口,分離筒的底部與汽水混合物管道連通;分離筒內縱向設置有中心柱,中心柱與分離筒之間設置有若干葉片,葉片相對的2側為第一固定側和第二固定側,第一固定側與中心柱的側壁固定,第二固定側與分離筒的內壁固定;分離筒上方設置有上套筒,上套筒套接于分離筒外部;上套筒中部的開口內設置有中空的上內筒,上內筒的上方設置有擋水器。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中心柱、上內筒和分離筒同軸布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擋水器通過擋水器支撐件與上內筒固定。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分離筒的底部通過分離筒支撐件與筒體內壁固定。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雙鉤波形板分離器組件包括環形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水平布置,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下方;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設置有至少150塊干波形板,每塊波形板均沿第二固定板的圓心徑向設置;波形板的頂部與第一固定板固定,波形板的底部與第二固定板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置有中空的蒸汽收集筒,第一固定板的開口通過蒸汽收集筒與分離蒸汽管道連通;第二固定板開有若干引流孔,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環狀的積水槽,積水槽的底部開有至少1個積水引流口。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二固定板通過引流板支撐件與筒體內壁固定。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積水引流口內連通有1根延伸至筒體下部的積水引流管。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積水槽的底部開有2個積水引流口,2個積水引流口的中心與環形積水槽的圓心連成1條直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6112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