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冷卻器回油治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46175.5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393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徐德欽;陳嘉霖;劉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東海正保精密測量儀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F16N21/00;F16N23/00;F16N3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經濟技術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閥芯 冷卻器 治具本體 回油 手柄 堵頭螺絲 內部安裝 固定銷 堵頭 治具 本實用新型 汽車變速箱 汽車冷卻器 側面安裝 定位螺絲 使用壽命 密封性 彈簧 油封 進出口 安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冷卻器回油治具,包括治具本體、第一閥芯、第一油封、彈簧、手柄,所述治具本體的側面安裝有堵頭螺絲,所述堵頭螺絲的下方安裝有定位螺絲,所述治具本體的內部安裝有所述第一閥芯,所述第一閥芯的上方安裝有所述手柄,所述第一閥芯的內部安裝有固定銷,所述固定銷下方有第三O型圈,所述第一閥芯的底部安裝有第一堵頭,所述第一堵頭的中部安裝有第二O型圈。有益效果在于:使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更加快速,另外適用于多種汽車冷卻器的使用,同時使用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使冷卻器回油更加安全,密封性更好,也提高了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卻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卻器回油治具。
背景技術
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通常就是一根冷卻管,置于散熱器的出水室內,由冷卻液對流過冷卻管的變速器機油進行冷卻。變速器機油冷卻器通常就是冷卻管,置于散熱器的出水室內,由冷卻液對流過冷卻管的變速器機油進行冷卻,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一般是使用軟管,這種連接方式在安裝之后需要用緊固件進行緊固,安裝比較困難,并且軟管在使用中容易老化、壽命低,使用起來不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冷卻器回油治具。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冷卻器回油治具,包括治具本體、第一閥芯、第一油封、彈簧、手柄,所述治具本體的側面安裝有堵頭螺絲,所述堵頭螺絲的下方安裝有定位螺絲,所述治具本體的內部安裝有所述第一閥芯,所述第一閥芯的上方安裝有所述手柄,所述第一閥芯的內部安裝有固定銷,所述固定銷下方有第三O型圈,所述第一閥芯的底部安裝有第一堵頭,所述第一堵頭的中部安裝有第二O型圈,所述第二O型圈的下方安裝有第一O型圈,所述第一閥芯的一側安裝有第二閥芯,所述第二閥芯的中部安裝有卡圈,所述卡圈的下方設置有第四O型圈,所述第四O型圈的下方安裝有金屬墊圈,所述金屬墊圈的下方安裝有所述第一油封,所述第一油封的底部安裝有所述彈簧,所述彈簧的下方安裝有第二堵頭,所述第二堵頭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油封。
上述結構中,將所述彈簧、所述第二閥芯和所述卡圈與冷卻器的接口對應,所述第二閥芯能夠自動和冷卻器的接口連接,然后向內側輕推所述手柄、所述第一閥芯和所述第一堵頭,使所述第一閥芯和所述手柄與冷卻器的另外一個接口連接,即完成了所述治具本體與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使冷卻器快速形成一個冷卻回路。
為了進一步加快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速度,所述定位螺絲與所述治具本體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堵頭螺絲與所述治具本體通過螺紋連接。
為了進一步加快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速度,所述第二O型圈與所述第一堵頭通過卡槽連接,所述第一O型圈與所述第一堵頭之間通過卡槽連接。
為了進一步加快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速度,所述第一堵頭與所述治具本體之間通過卡槽連接,所述第三O型圈與所述第一閥芯之間通過卡槽連接。
為了進一步加快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速度,所述手柄與所述第一閥芯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第一閥芯與所述治具本體通過所述定位螺絲進行固定。
為了進一步加快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速度,所述第二油封與所述第二堵頭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第二堵頭與所述治具本體之間通過卡槽連接。
為了進一步加快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速度,所述金屬墊圈與所述第二閥芯之間通過卡槽連接,所述第四O型圈與所述第二閥芯之間通過卡槽連接。
有益效果在于:使汽車變速箱的冷卻器的進出口對接更加快速,另外適用于多種汽車冷卻器的使用,同時使用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使冷卻器回油更加安全,密封性更好,也提高了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冷卻器回油治具的爆炸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東海正保精密測量儀表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東海正保精密測量儀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461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