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導盲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42097.1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052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武慧榮;姚麗;王睿;盧俊;曾婉玉;董冠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H3/06 | 分類號: | A61H3/06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楊立超 |
| 地址: | 15004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處理器 紅外測距 檢測端 智能導盲 本實用新型 魔術貼 腕帶 超聲波探測單元 語音報警單元 超聲波單元 導盲裝置 第二檢測 電子導盲 振動報警 衣物 檢測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導盲裝置,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導盲裝置檢測不準確,容易相互干擾的缺點,而提出一種智能導盲裝置,包括:處理器;與處理器的第一檢測端連接的第一紅外測距單元;與處理器的第二檢測端連接的第二紅外測距單元;與處理器的第三檢測端連接的超聲波探測單元;與處理器的第四檢測端連接的振動報警單元;與處理器的第五檢測端連接的語音報警單元。超聲波單元固定在魔術貼的一側,并能夠通過魔術貼固定在衣物的正面上,第一紅外測距單元和第二紅外測距單元分別固定在第一腕帶和第二腕帶上。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電子導盲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導盲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智能導盲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盲人數量最多的國家,每年會新增盲人四十余萬。對于完全失明的盲人,在行動方面會遇到較大的困難。傳統的導盲設備,例如手杖等,無法準確檢測到周圍的障礙物,能夠探測的范圍很小。現有技術中也有單獨使用超聲波和激光檢測障礙物的設備,但這些設備會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問題:
1、如果將檢測設備放置在使用者前方,則很難檢測到周圍的障礙物;
2、如果將使用者周圍都設置超聲波或者激光檢測裝置,則激光或者聲波之間或相互干擾,導致誤測、或者檢測結果誤差很大的問題。
因此需要一種新的導盲裝置,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導盲裝置檢測不準確,容易相互干擾的缺點,而提出一種智能導盲裝置,包括:
第一紅外測距單元、第二紅外測距單元、超聲波探測單元、振動報警單元、語音報警單元、處理器、魔術貼、第一腕帶以及第二腕帶;其中,處理器的第一檢測端與第一紅外測距單元連接;處理器的第二檢測端與第二紅外測距單元連接;處理器的第三檢測端與超聲波探測單元連接;處理器的第四檢測端與振動報警單元連接;處理器的第五檢測端與語音報警單元連接;所述超聲波單元固定在魔術貼的一側,并能夠通過魔術貼固定在衣物的正面上;所述第一紅外測距單元固定在第一腕帶上,所述第二紅外測距單元固定在第二腕帶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同時使用超聲波和紅外測距,分別設置在用戶身上不同的位置,可以多方位檢測障礙物,同時兩個紅外測距單元朝向相反的方向,不會相互干擾,檢測結果更精確。本發明的裝置檢測3米以內的障礙物準確度相比現有技術至少提高10%。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智能導盲裝置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具體實施方式二中將魔術貼固定在衣物上的示意圖;
圖3為具體實施方式三中將第一紅外測距單元固定在第一腕帶上的示意圖;
圖4為具體實施方式三中將第二紅外測距單元固定在第二腕帶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的智能導盲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
處理器101;與處理器102的第一檢測端連接的第一紅外測距單元102;與處理器101的第二檢測端連接的第二紅外測距單元103;與處理器101的第三檢測端連接的超聲波探測單元104;與處理器101的第四檢測端連接的振動報警單元105;與處理器101的第五檢測端連接的語音報警單元106。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超聲波探測單元104固定在魔術貼109的一側,并能夠通過魔術貼109固定在衣物110的正面上,如圖2所示。魔術貼也稱為粘扣帶,是常見的一種容易粘貼在衣服上也容易取下來的物件。這樣設置的好處是,可以靈活地貼在任何的衣服上,來實現超聲波的識別,不影響使用者更換衣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林業大學,未經東北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420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