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谷子脫粒分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38474.4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608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麗娜;王彬;楊麗;侯雅靜;李陽;孫迪;盧成達;高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F7/04 | 分類號: | A01F7/04;A01F12/10;A01F12/18;A01F12/34;A01F12/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0031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選通道 隔板 集料倉 脫粒 本實用新型 分選裝置 隔離桿 三角形結構 擋板 傳動皮帶 集中收集 螺旋葉片 內部設置 脫粒滾筒 滑動 大顆粒 分選倉 隔離網 固定栓 活動槽 進料管 收集槽 輸料板 脫粒倉 支撐腿 掉落 分選 隔塊 篩網 轉軸 電機 分區 堵塞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谷子脫粒分選裝置,包括脫粒倉、進料管、擋板、脫粒滾筒、螺旋葉片、轉軸、傳動皮帶、電機、輸料板、支撐腿、集料倉、分選倉、隔板、脫粒架、篩網、分選通道、隔塊、隔離桿、隔離網、活動槽和固定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集料倉內部設置若干能夠進行活動的隔板,使得使用者能夠對隔板之間所述形成的收集槽的大小進行調節,便于對同一大小分區的谷子進行集中收集,使用方便。通過在傾斜的隔離桿之間設置三角形結構的分選通道,使得谷子在分選通道滑動的過程中能夠依據夾角的原理從小顆粒到大顆粒依次從分選通道掉落到集料倉,不容易發生堵塞,且分選更精確,效率更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谷物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谷子脫粒分選裝置。
背景技術
谷子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蘗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黃色,卵圓形籽實,粒小多為黃色。去皮后俗稱小米,谷子成熟收割后,需要進行脫粒分選,從而需要用到脫粒分選裝置對谷子進行脫粒分選作業。
但是現有的脫粒分選裝置在使用時存在一定的缺陷,現有的脫粒分選裝置一般使用不同大小篩孔的篩網進行不同谷子的分選,篩孔容易發生堵塞,從而降低分選效率,且現有的脫粒分選裝置對于谷子收集槽的大小不能進行調節,從而不能對同一大小分區的谷子進行集中收集,使用不方便,且在脫粒過程中,谷子容易從進料管彈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篩孔容易堵塞的問題,而提出的谷子脫粒分選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谷子脫粒分選裝置,包括脫粒倉、進料管、輸料板、分選倉和集料倉,所述脫粒倉頂部設置所述進料管,所述脫粒倉下方設置所述輸料板,所述輸料板一端設置所述分選倉,所述分選倉下方設置所述集料倉;
所述進料管內部設置兩擋板,所述脫粒倉內部設置脫粒滾筒,所述脫粒滾筒外側設置螺旋葉片,所述脫粒倉一側下方設置電機,所述輸料板下方設置若干支撐腿,所述集料倉內部設置若干隔板,所述脫粒滾筒外側設置若干脫粒架,所述脫粒滾筒下方設置篩網,所述分選倉中部設置隔塊,所述隔塊兩側均設置兩隔離桿,所述隔離桿之間設置分析通道,所述集料倉一側設置活動槽。
優選的,所述脫粒滾筒通過轉軸與所述脫粒倉呈轉動連接,且所述轉軸通過傳動皮帶連接所述電機。
優選的,所述輸料板、隔離桿和兩所述擋板均呈傾斜設置。
優選的,所述集料倉通過隔離網連接所述分選倉。
優選的,所述分選通道為三角形結構。
優選的,所述活動槽內部設置固定栓,且所述隔板通過所述固定栓與活動槽呈活動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谷子脫粒分選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谷子脫粒分選裝置,通過在集料倉內部設置若干能夠進行活動的隔板,使得使用者能夠對隔板之間所述形成的收集槽的大小進行調節,便于對同一大小分區的谷子進行集中收集,使用方便。
2、該谷子脫粒分選裝置,通過在傾斜的隔離桿之間設置三角形結構的分選通道,使得谷子在分選通道滑動的過程中能夠依據夾角的原理從小顆粒到大顆粒依次從分選通道掉落到集料倉,不容易發生堵塞,且分選更精確,效率更高。通過在進料管內部設置兩傾斜的擋板,使得谷子在進料時能夠通過擋板滑入脫粒倉,且在脫粒過程中,彈出的谷子顆粒能夠通過擋板進行遮擋,裝置工作更安全。
該裝置中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用壽命長,切割效果好。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未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384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