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梯度孔隙率纖維燒結式熱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30812.X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105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3 |
| 發明(設計)人: | 湯勇;曹睿;萬珍平;唐恒;李杰;陳燦;陳恭;劉輝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4 | 分類號: | 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液芯 熱管 本實用新型 梯度孔隙率 纖維燒結式 工質回流 孔隙率 空腔 管殼內表面 高孔隙率 工作介質 兩端密封 液體工質 燒結 管殼軸 加熱段 抗重力 冷凝段 毛細力 管殼 升高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梯度孔隙率纖維燒結式熱管,包括兩端密封的管殼和燒結在管殼內表面的吸液芯,所述的吸液芯的孔隙率沿管殼軸向從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升高或降低,所述吸液芯內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設有工作介質。本實用新型中吸液芯高孔隙率部分增大了液體工質從冷凝段回流到加熱段的流量,低孔隙率部分增大了工質回流的毛細力,加快了工質回流速度,改善了熱管的抗重力性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管制造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梯度孔隙率纖維燒結式熱管。
背景技術
熱管是一種內部工質相變傳熱的高效導熱元件。根據加熱端和冷凝端的相對位置,熱管的工作狀態可分為重力輔助(加熱端低于冷凝端)、軸向零重力(加熱端與冷凝端處于同一高度)和抗重力(加熱端高于冷凝端)三種情況。在抗重力情況下,熱管傳熱性能受限于毛細極限。為了提高熱管的抗重力性能,開發綜合毛細性能優異的吸液芯是十分必要的。
就目前的研究現狀而言,單一結構吸液芯包括溝槽、金屬絲網、泡沫金屬、燒結粉末等;復合結構吸液芯包括金屬絲網-溝槽復合、燒結粉末-溝槽復合、雙孔徑多孔材料等。
綜合毛細性能包括毛細力和滲透率兩個方面。單一結構吸液芯毛細力和滲透率兩個方面相互制約,很難達到很好的綜合毛細性能。比起單一結構的吸液芯,復合結構吸液芯綜合毛細性能提升不少,但是制造過程復雜、成本高,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所述現有熱管存在抗重力性能差或制造過程復雜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抗重力性能優異的梯度孔隙率纖維燒結式熱管。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梯度孔隙率纖維燒結式熱管,包括兩端密封的管殼和燒結在管殼內表面的吸液芯,所述的吸液芯的孔隙率沿管殼軸向從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升高或降低,所述吸液芯內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設有工作介質。
優選地,所述的吸液芯沿管殼軸向分為若干段,各段的孔隙率沿管殼軸向從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升高或降低。
優選地,所述管殼中吸液芯孔隙率高的一端為冷凝段,吸液芯孔隙率低的一端為加熱段。
優選地,所述吸液芯的孔隙率變化范圍為70% ~ 95%。
優選地,所述管殼為圓管,其材料為銅、鋁或不銹鋼中的任一種。
優選地,所述吸液芯的材料為銅纖維、鋁纖維或不銹鋼纖維中的任一種。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熱管中,所述吸液芯孔隙率沿軸向逐漸升高(或逐漸降低),冷凝段的孔隙率高,加熱段的孔隙率低。吸液芯高孔隙率部分增大了液體工質從冷凝段回流到加熱段的流量,低孔隙率部分增大了工質回流的毛細力,加快了工質回流速度,改善了熱管的抗重力性能。同時,制造過程簡單,適合批量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梯度孔隙率纖維燒結式熱管縱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管殼;2-吸液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實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贅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3081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微通道散熱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中壓空氣儲存余熱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