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隧道交通事件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30335.7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892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崔春旺;張英杰;毛巨洪;胡攀攀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萬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00 | 分類號: | G08G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交通事件 后臺監控單元 數據處理單元 網絡通信單元 事件檢測單元 事件檢測系統 本實用新型 掃描式激光 報警信號 隧道交通 相機單元 傳感器 發送 測距信息 信息顯示 入口處 實時性 觸發 拋撒 拍照 車道 停車 隧道 檢測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隧道交通事件檢測系統,該系統包括后臺監控單元、顯示單元和若干個事件檢測單元,事件檢測單元包括掃描式激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相機單元、網絡通信單元;數據處理單元處理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測距信息,判斷車道上是否有車輛停車和異常拋撒物,從而判斷是否有交通事件,當有交通事件發生時,數據處理單元觸發相機單元進行拍照,并向網絡通信單元發送報警信號,網絡通信單元將報警信號和照片發送給后臺監控單元,顯示單元接收后臺監控單元發送的交通事件的信息。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檢測精度高,實時性強,當有交通事件發生時,將交通事件的信息顯示在隧道的入口處,從而避免更加嚴重的交通事件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交通事件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隧道交通事件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隧道的修建也越來越多,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隧道最多、最復雜的國家之一,在隧道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不可忽略的一個事實是隧道交通事件頻發,隧道交通事件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傷害,如果公安交通部門不能及時獲取隧道交通事件發生的信息,便無法作出相應的緊急預案,這樣很可能導致二次交通事件的發生,造成更大的傷害。
目前交通事件檢測的方法多為微波、紅外線、視頻、超聲波檢測等,將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用于交通事件檢測將為交通事件檢測提供一種新方法。基于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隧道交通事件檢測系統,具有檢測精度高、實時性強的特點,能夠檢測車輛是否停車和道路上是否有異常拋撒物,從而判斷是否有交通事件發生時,當有交通事件發生時能夠及時將報警信息和現場照片傳遞給后臺監控單元。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檢測精度高、實時性強的隧道交通事件檢測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隧道交通事件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臺監控單元、顯示單元和若干個事件檢測單元;
所述事件檢測單元包括掃描式激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相機單元、網絡通信單元;
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安裝在隧道的一側,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掃描平面與車道平行;
所述數據處理單元與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連接,用于處理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測距信息,當車道上有車輛停車或者有異常拋撒物時,產生觸發信號和報警信號;
所述相機單元與所述數據處理單元連接,用于接收所述數據處理單元的觸發信號,對停車的車輛和車道上的異常拋撒物進行拍照;
所述網絡通信單元分別與所述相機單元和所述數據處理單元連接,將所述數據處理單元的報警信號和所述相機單元的照片上傳給所述后臺監控單元;
所述顯示單元與所述后臺監控單元連接,接收所述后臺監控單元發送的交通事件的信息。
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掃描平面距離地面的高度不超過1300mm。
所述相機單元與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安裝在隧道的同側,所述相機單元的拍攝方向與車道行駛方向相同,所述相機單元的安裝角度固定,所述相機單元與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距離不小于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最大測量距離。
相鄰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安裝在隧道的兩側,相鄰所述掃描式激光傳感器的掃描平面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同。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相對于傳統的交通事件檢測方法,本實用新型使用的掃描式激光傳感器能夠實時測量車輛的車頭位置信息,當交通事件發生時,能夠及時向后臺監控單元發送報警信息,具有實時性強的優點。
2、本實用新型使用的掃描式激光傳感器測量精度高,能夠檢測道路上的異常拋撒物。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萬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萬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3033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