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太陽能蓄熱空調室外機及空調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28183.7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746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31 |
| 發明(設計)人: | 于博;翟振坤;彭光前;吳俊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14 | 分類號: | F24F1/14;F24F5/00;F25D2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潤律師事務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 地址: | 51907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蓄熱裝置 空調系統 太陽能收集裝置 室外機殼體 蓄熱器 空調 太陽能蓄熱空調 本實用新型 室外機 空調器 吸熱 室內側換熱器 空調室外機 能量利用率 額外消耗 熱量傳導 室內環境 用戶使用 舒適性 制熱量 化霜 減小 能效 溫降 傳導 太陽能 蓄積 室外 采集 配置 | ||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太陽能蓄熱空調室外機及空調器,該空調室外機包括空調室外機殼體,還包括有太陽能蓄熱裝置(2),所述太陽能蓄熱裝置(2)設置于所述空調室外機殼體上,所述太陽能蓄熱裝置(2)包括:配置于所述空調室外機殼體上的太陽能收集裝置(203),用于采集太陽能;與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203)相鄰接的蓄熱器,用于將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203)中的熱量傳導至蓄熱器中,所述蓄熱器用于蓄積熱量并傳導至空調系統。本實用新型利用空調室外機上的太陽能蓄熱裝置提高空調系統的化霜速度并降低室內側換熱器對環境的吸熱,減小室內環境的溫降,提高用戶使用舒適性,該結構提高空調系統整體的制熱量,不需額外消耗電能或損失空調系統能力,能夠提高能量利用率,能效較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蓄熱空調室外機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目前,空調室外機具有蓄熱除霜的功能,該功能的具體實現方式為,蓄熱器通過蓄積壓縮機的熱量,供給室外機冷凝器,在冷凝器結霜時利用蓄熱器蓄積的熱量除去結霜。
專利申請CN105910354A中提到了一種蓄熱器結構,需與壓縮機缸體相匹配,蓄熱件由鋁塊形成并埋設有加熱器,需要熱量供給時,優先使用存儲的壓縮機缸體的熱量進行供給,即使在除霜所需的熱量不足時,也能夠將來自加熱器的熱補充至蓄熱件。該申請中的蓄熱器主體結構是壓鑄鋁,能夠存蓄的壓縮機缸體的熱量十分有限,主要依靠電加熱模塊將熱量傳送到鋁塊上,再由鋁塊導熱至管路冷媒中,其熱量傳輸過程主要依靠及時電加熱開啟進行供給,耗費能源,且蓄熱能力十分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太陽能蓄熱空調室外機及空調器,通過設置太陽能蓄熱裝置,解決常規技術中需要耗費電能、犧牲空調系統整體制熱量來進行除霜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太陽能蓄熱空調室外機,包括空調室外機殼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太陽能蓄熱裝置,所述太陽能蓄熱裝置設置于所述空調室外機殼體上,所述太陽能蓄熱裝置包括:
配置于所述空調室外機殼體上的太陽能收集裝置,用于采集太陽能;
與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相鄰接的蓄熱器,用于將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中的熱量傳導至蓄熱器中,所述蓄熱器用于蓄積熱量并傳導至空調系統。
進一步的,所述太陽能蓄熱裝置還包括有殼板結構,所述殼板結構與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構成容納所述蓄熱器的封閉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蓄熱器內填充有蓄熱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為具有吸熱涂層的集熱器或太陽能板結構,用于采集太陽能。
進一步的,所述蓄熱器包括蓄熱件及設置于所述蓄熱件中的蓄熱管路,用于將所述蓄熱件中蓄積的熱量傳導至蓄熱管路中的冷媒,所述蓄熱管路連通至空調系統管路,所述蓄熱材料填充于蓄熱件中。
進一步的,所述蓄熱管路以S型布置方式穿埋于蓄熱材料中。
進一步的,所述蓄熱器內的蓄熱材料為相變儲能材料,通過相變儲能方式儲存太陽能轉化的熱量。
進一步的,所述蓄熱管路采用銅管。
進一步的,所述空調室外機殼體包括頂蓋和前面板,所述太陽能收集裝置設置于所述頂蓋和/或前面板處。
進一步的,殼板結構采用塑料或金屬材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出一種空調器,該空調器包括上述任一太陽能蓄熱空調室外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2818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