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18494.5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102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3 |
| 發明(設計)人: | 曹迪鷗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宏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C10/22 | 分類號: | F23C10/22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王蕓 |
| 地址: | 73510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流化床鍋爐 給煤機 給煤裝置 給煤 插板閥 連通管 下料槽 本實用新型 頂部設置 煤倉 連通 卡死現象 給煤量 鍋爐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包括循環流化床鍋爐,所述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側設置有給煤機,所述給煤機的前側和后側均連通有下料槽,兩個所述下料槽的頂部連通有連通管,所述連通管的頂部設置有插板閥,所述插板閥的頂部設置有煤倉。本實用新型通過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機、下料槽、連通管、插板閥和煤倉的配合使用,解決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給煤效果差的問題,該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具備給煤效果好的優點,保證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穩定性,減輕給煤機負荷,杜絕了給煤量突然增大或長時間大量給煤時給煤機卡死現象,保證鍋爐正常連續運行,值得推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
背景技術
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高效、低污染的清潔燃燒技術,在國內得到迅速發展和推廣應用,流化床燃燒是床料在流化狀態下進行的一種燃燒,其燃料可以為化石燃料、工農業廢棄物和各種生物質燃料,一般粗重粒子在燃燒室下部燃燒,細粒子在燃燒室上部燃燒,被吹出燃燒室的細粒子采用各種分離器收集下來之后,送回床內循環燃燒,在燃煤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燃燒系統中,燃料煤首先被加工成一定粒度范圍的寬篩分煤,然后由給煤機經給煤口送入循環流化床密相區進行燃燒,其中許多細顆粒將進入稀相區繼續燃燒,并有部分隨煙氣飛出爐膛,飛出爐膛的大部分顆粒由固體物料分離器分離后經返料器送回爐膛,再參與燃燒,但是,在實際運行當中,給煤問題一直困擾著鍋爐正常運行,傳統給煤機大多采用刮板形式,由給煤機上部直接將煤給入給煤機,若給煤量控制不好,給煤量過大,同時原料煤過于潮濕或煤粒徑過大時,極易造成給煤機卡頓甚至卡死現象,嚴重影響鍋爐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具備給煤效果好的優點,解決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給煤效果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包括循環流化床鍋爐,所述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側設置有給煤機,所述給煤機的前側和后側均連通有下料槽,兩個所述下料槽的頂部連通有連通管,所述連通管的頂部設置有插板閥,所述插板閥的頂部設置有煤倉。
優選的,所述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側與給煤機焊接。
優選的,兩個下料槽在給煤機的前側和后側呈對稱設置。
優選的,所述煤倉的頂部設置有上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機、下料槽、連通管、插板閥和煤倉的配合使用,解決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給煤效果差的問題,該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裝置,具備給煤效果好的優點,保證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穩定性,減輕給煤機負荷,杜絕了給煤量突然增大或長時間大量給煤時給煤機卡死現象,保證鍋爐正常連續運行,值得推廣。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給煤機,可以對煤進行自動輸送,節約了勞動力,通過設置插板閥,可以控制煤從煤倉進入連通管內,打開插板閥,可以對給煤機輸送煤,關閉插板閥,可以停止對給煤機輸送煤,通過設置上蓋,可以對煤倉起到封蓋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側視圖。
圖中:1循環流化床鍋爐、2給煤機、3下料槽、4連通管、5插板閥、6煤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宏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經甘肅宏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1849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