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電子汽車衡的壓頭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1618278.0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233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松羽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雄獅衡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G19/02 | 分類號: | G01G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14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汽車衡 承重部 壓頭 柱體 本實用新型 筒體外壁 垂直度 水平度 槽口 通孔 伸出 安裝過程 安裝難度 配合設置 豎直設置 筒體側(cè)壁 相向設置 旋轉(zhuǎn)螺桿 柱體外部 內(nèi)凹部 上端 稱體 卡合 螺桿 筒體 下端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子汽車衡的壓頭,包括柱體,在柱體下端設置有內(nèi)凹部,在柱體外部套設有筒體,在筒體側(cè)壁的中上部相向設置有槽口;在柱體上端設置有承重部,承重部卡合在槽口內(nèi),且承重部的兩端分別伸出筒體外壁;在承重部上且位于伸出筒體外壁的部位豎直設置有通孔,且在通孔內(nèi)配合設置有螺桿。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通過電子汽車衡的壓頭調(diào)整電子汽車衡的水平度,而且能夠調(diào)整電子汽車衡的垂直度,旋轉(zhuǎn)螺桿還能夠調(diào)整電子汽車衡的安裝高度,省去了電子汽車衡安裝過程中需要反復調(diào)整稱體水平度和垂直度的工序,從而降低了安裝難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汽車衡的輔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電子汽車衡的壓頭。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所述壓頭,通常是指安裝于電子汽車衡稱體的下端,且位于稱重傳感器的鋼球上端,用于連接稱重傳感器與電子汽車衡稱體的承重部件。
現(xiàn)有的電子汽車衡的壓頭,通常為下端帶內(nèi)凹部的柱體,柱體的上端固定連接在電子汽車衡稱體的下端,柱體下端的內(nèi)凹部活動壓蓋在稱重傳感器的鋼球上。例如:CN204924415U公開了一種電子汽車衡,包括秤臺、傳感器,秤臺的下方設置有傳感器安裝腔,傳感器位于傳感器安裝腔內(nèi),傳感器包括上壓頭、位于上壓頭底端的鋼球(參見其說明書附圖3);CN204007820U公開了一種電子汽車衡傳感器的絕緣安裝結(jié)構(gòu),包括傳感器,該傳感器上壓頭與秤體安裝板之間設有絕緣墊(參見其說明書附圖1)。
由于上述電子汽車衡的壓頭活動壓蓋在稱重傳感器的鋼球上,加上地基不平整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導致電子汽車衡便宜。因此,在安裝過程中需要反復調(diào)整電子汽車衡稱體和者稱重傳感器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安裝難度大。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電子汽車衡的壓頭,以盡可能地簡化安裝工序,降低安裝難度。
本實用新型所述左、上等方位均以附圖中所示方向為準。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電子汽車衡的壓頭,包括柱體,在柱體下端設置有內(nèi)凹部,其特征在于:在柱體外部套設有筒體,在筒體側(cè)壁的中上部相向設置有槽口;在柱體上端設置有承重部,承重部卡合在槽口內(nèi),且承重部的兩端分別伸出筒體外壁;在承重部上且位于伸出筒體外壁的部位豎直設置有通孔,且在通孔內(nèi)配合設置有螺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不僅能夠通過電子汽車衡的壓頭調(diào)整電子汽車衡的水平度,而且能夠調(diào)整電子汽車衡的垂直度,旋轉(zhuǎn)螺桿還能夠調(diào)整電子汽車衡的安裝高度,省去了電子汽車衡安裝過程中需要反復調(diào)整稱體水平度和垂直度的工序,從而降低了安裝難度。即使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該電子汽車衡的壓頭也能夠輕松、方便地矯正電子汽車衡的物理偏移。
為進一步降低電子汽車衡的安裝難度,上述承重部為一體成型的十字塊501。此結(jié)構(gòu)能夠?qū)⒊兄亓鶆蚍植荚谑謮K501上,避免受力不均勻,從而降低電子汽車衡的安裝難度。
為更進一步降低電子汽車衡的安裝難度,分散承重力,上述承重部為一體成型的米字塊502。
本實用新型所述十字塊501是指承重部的橫截面呈十字型,所述米字塊502是指承重部的橫截面呈米字型。
為防止電子汽車衡的稱體偏移,上述內(nèi)凹部為半球形凹槽。此結(jié)構(gòu)能夠完全與稱重傳感器的鋼球上半部匹配,防止電子汽車衡的稱體沿著鋼球偏移,確保電子汽車衡的穩(wěn)定性。
為更進一步電子汽車衡的提高穩(wěn)定性,上述柱體與筒體的配合方式為間隙配合,且柱體的外壁與筒體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為0.5-5mm。
為進一步提高承重能力,在承重部上的通孔與筒體外壁之間設置有筋板,且筋板的上緣固定連接在承重部下端,筋板的左緣活動連接在筒體外壁。
優(yōu)選地,上述筒體的壁厚15-3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雄獅衡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重慶雄獅衡器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18278.0/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車衡稱體
- 下一篇:車輛動態(tài)稱重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