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改進型的陶瓷泡茶壺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17571.5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7406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文漸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佳美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31/00 | 分類號: | A47J31/00;A47J31/44;A47J31/46;A47G19/1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淵源 |
| 地址: | 362500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陶瓷壺身 進水通道 茶壺 陶瓷泡 泡茶 弧形把手 圓形開口 改進型 進水槽 引流板 壺蓋 茶葉 加水方式 上端 便捷性 可拆卸 出水 封板 壺嘴 加水 泡制 摔碎 下端 浸泡 貫通 封閉 | ||
一種改進型的陶瓷泡茶壺,包括一陶瓷壺身,該陶瓷壺身具有一壺嘴及一弧形把手,所述陶瓷壺身頂端具有一圓形開口,所述圓形開口部分由一封板封閉,另一部分可拆卸地沉設有一進水槽,所述進水槽具有一引流板,所述弧形把手內貫通一個進水通道,該進水通道的上端與所述引流板的出水端相通連接,進水通道的下端連接至所述陶瓷壺身的下部內。該結構的陶瓷泡茶壺,不僅每次加水時無需打開壺蓋,提高泡茶的便捷性,避免壺蓋摔碎,而且改變了泡茶的加水方式,熱水從底部右下至上浸泡茶葉,可提高茶葉的泡制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泡茶裝置,更為具體地說是指一種改進型的陶瓷泡茶壺。
背景技術
泡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現有的泡茶壺主要有壺身、壺蓋、壺嘴以及把手組成,壺身上一體成型一個弧形把手。泡茶時,先取下壺蓋,往壺身中加入茶葉,然后再倒入適量開水,再蓋上壺蓋,稍等片刻即可將壺身內的茶湯從壺嘴倒出分配至各個茶杯中;反復重復以上步驟。
以上結構的泡茶壺,需要反復取下及蓋上壺蓋,不僅繁瑣,而且壺蓋在取下放置在茶幾上,容易碰倒摔碎。由于泡茶壺大多是成套銷售,一旦壺蓋摔碎,則需要將壺身一起換掉,造成資源浪費。為此,我們提供一種泡茶時無需反復取下并蓋上壺蓋的陶瓷泡茶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進型的陶瓷泡茶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泡茶壺泡茶時,需要反復取下及蓋上壺蓋,不僅繁瑣,而且容易摔碎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改進型的陶瓷泡茶壺,包括一陶瓷壺身,該陶瓷壺身具有一壺嘴及一弧形把手,所述陶瓷壺身頂端具有一圓形開口,所述圓形開口部分由一封板封閉,另一部分可拆卸地沉設有一進水槽,所述進水槽具有一引流板,所述弧形把手內貫通一個進水通道,該進水通道的上端與所述引流板的出水端相通連接,進水通道的下端連接至所述陶瓷壺身的下部內。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壺身的下部設有一隔板,所述隔板的豎直方向上間隔設有復數個出水孔,該隔板的底面高于所述進水通道下端與所述陶瓷壺身下部的連通處。
進一步地,所述進水槽由豎直側壁、引流板及圓弧形圍壁構成,所述豎直側壁的頂端邊緣設有一支撐在所述封板邊緣的凸緣,所述圓弧形圍壁沿陶瓷壺身上部的內側壁貼設。
進一步地,所述圓弧形圍壁的頂端邊緣向外延伸設有一凸部。
進一步地,所述弧形把手的外壁上包覆有一隔熱層。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該結構的陶瓷泡茶壺,陶瓷壺身的頂端開口部分由封板封閉,另一部分設有進水槽,進水槽的導流板出水端通過弧形把手內的進水通道與陶瓷壺身下部相互貫通,使得熱水可從陶瓷壺身的底部進水。該結構的陶瓷泡茶壺,不僅每次加水時無需打開壺蓋,提高泡茶的便捷性,避免壺蓋摔碎,而且改變了泡茶的加水方式,熱水從底部右下至上浸泡茶葉,可提高茶葉的泡制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圖2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全面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許多細節,但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無需這些細節也可實現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佳美集團公司,未經福建省佳美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1757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