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紅外信號轉發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10987.4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661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凌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康冠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C23/04 | 分類號: | 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凱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外信號 紅外發射器 紅外接收器 處理電路 輸出端相連 已調信號 轉發電路 紅外光 本實用新型 紅外接收窗 遙控器發射 遙控發射 發射 電路 轉發 傳遞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紅外信號轉發電路,包括用于接收紅外信號的紅外接收器;與紅外接收器的輸出端相連,用于對紅外信號進行處理以得到紅外發射器能夠識別的已調信號的處理電路;紅外發射器與處理電路的輸出端相連,用于發射已調信號至紅外接收窗。本電路可以將紅外接收器和紅外發射器設置在距離較遠的不同的位置,紅外接收器接收遙控發射的信號,通過處理電路進行處理并傳遞給紅外發射器,紅外發射器將紅外信號以紅外光的形式再發射出去,以代替遙控器發射的信號,從而實現紅外信號的轉發。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紅外信號轉發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紅外信號通信廣泛地應用于電子技術領域。例如,通過紅外信號控制電子設備以調節設備的參數。紅外信號通信是利用紅外技術實現兩點間近距離保密通信和信息轉發,一般由紅外發射系統和紅外接收系統兩部分組成。在一些設備聲音質量的測試過程中,調試樣機必須放置于消聲室,而測試設備必須放置于消聲室外的測試實驗室。
現有技術中,由于紅外信號通信是兩點間近距離的通信,并且紅外信號只能直線傳播,紅外光的傳播容易被障礙物阻隔,測試人員要想調節放置于消聲室中的調試樣機的參數,則需要到消聲室內通過紅外信號調節,用遙控器近距離地控制具有紅外接收系統的調試樣機調節測試參數,再到測試實驗室查看測試的情況。在實際測試過程中,調試樣機的參數需要反復多次調試,因此測試人員需要反復進出消聲室調試樣機,需要在消聲室和測試實驗室之間來回走動,這種調試過程既麻煩又浪費大量的時間。
因此,如何實現通過紅外信號控制位于不同地點的設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紅外信號轉發電路,用于實現轉發紅外信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紅外信號轉發電路,包括用于接收紅外信號的紅外接收器;與所述紅外接收器的輸出端相連,用于對所述紅外信號進行處理以得到紅外發射器能夠識別的已調信號的處理電路;所述紅外發射器與所述處理電路的輸出端相連,用于發射所述已調信號至紅外接收窗。
優選地,所述處理電路包括:
用于生成載波信號的振蕩電路;
用于將所述紅外接收器輸出的調制信號與所述載波信號調制成所述已調信號的調制電路;
用于將所述已調信號反相的反相電路;
其中,所述紅外接收器的輸出端和所述振蕩電路的輸出端均與所述調制電路的輸入端相連,所述調制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反相電路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反相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紅外發射器的輸入端相連。
優選地,所述振蕩電路包括第一與非門電路、第二與非門電路、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和第一電容;
所述第一與非門電路的第一輸入端和所述第一與非門電路的第二輸入端均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二與非門電路的第一輸入端和所述第二與非門電路的第二輸入端均與所述第一與非門電路的輸出端相連,并均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均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二與非門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均與所述調制電路的輸入端相連。
優選地,所述調制電路具體包括第三與非門電路和第四與非門電路;
所述第三與非門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紅外接收器相連,所述第三與非門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第四與非門電路的輸入端相連;
所述第四與非門電路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三與非門電路的輸出端相連,所述第四與非門電路的第二輸入端與所述振蕩電路的輸出端相連,所述第四與非門電路的第三輸入端與電源正極相連,所述第四與非門電路的第四輸入端接地,所述第四與非門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反相電路的輸入端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康冠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康冠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109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