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有支撐裝置的管廊內模臺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09627.2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531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濤;李連余;李建;馬艷榮;尚立華;張靜;劉勝國;張傳蒼;張艷霞;張忠校;楊帆;李超;王曉萃;李佳寧;趙永召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機械廠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陳建民;董金國 |
| 地址: | 050011 河北省石家莊***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架 支撐裝置 內模臺車 旋轉軸 右模板 左模板 管廊 微調 螺旋方向相反 本實用新型 底部油缸 框架結構 左右兩側 外軸 向內 芯軸 油缸 側面 移動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支撐裝置的管廊內模臺車,其包括呈框架結構的支架、通過側面油缸設置在支架左右兩側的左模板和右模板、設置在支架下端的底部油缸以及設置在支架與左模板和右模板之間的支撐裝置;實用新型位于支架與模板之間的支撐裝置采用內外螺旋方向相反的中間旋轉軸,當需要對左右模板進行微調時,只需擰動中間旋轉軸即可將芯軸與外軸同時向內或向外移動,實現對左右模板的微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支撐裝置的管廊內模臺車。
背景技術
綜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目前我國在綜合管廊建設中,大多采用滿堂支架加木?;蛐′撃5氖┕し绞?,這種施工方式混凝土成型效果差、施工精度得不到保證,并且工程勞動強度大、施工成本高;也有部分采用管廊臺車進行施工的方式,但是目前的管廊臺車在脫模時側模板均采用水平或豎直移動方式,這樣便會損壞箱涵頂部兩側的直角結構,影響施工成果。同時由于臺車的支架與模板之間的距離較小,目前尚未有一種可靠的支撐裝置可以放置于支架與模板之間用于對左右模板進行微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并且帶有支撐裝置的管廊內模臺車。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帶有支撐裝置的管廊內模臺車,其包括呈框架結構的支架、通過側面油缸設置在支架左右兩側的左模板和右模板、設置在支架下端的底部油缸以及設置在支架與左模板和右模板之間的支撐裝置。
所述支撐裝置包括芯軸、與芯軸通過螺紋連接的中間旋轉軸以及與中間旋轉軸通過螺紋連接的外軸,所述中間旋轉軸內外兩側的螺紋螺旋方向相反,在左模板和右模板上設置有用于支撐芯軸的外支撐框架,在支架上設置有用于支撐外軸的內支撐框架。
在所述左模板與支架和頂部模板之間設置有左連桿機構,在右模板與支架和頂部模板之間設置有右連桿機構,所述側面油缸一端與支架鉸連,另一端與左模板或右模板鉸連。
所述左連桿機構包括位于左模板上端的上連桿以及位于左模板下端的下連桿,所述上連桿一端與左模板鉸連,另一端與頂部模板的左端鉸連,所述下連桿一端與左模板鉸連,另一端與支架的左側立柱鉸連,所述上連桿與下連桿平行。
所述右連桿機構與左連桿機構結構相同。
在支架的底部設置有行走輪,所述行走輪為尼龍平輪。
所述支架與左右模板通過螺旋千斤頂固定。
在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內側設置有連接橫梁,所述螺旋千斤頂一端與支架連接,另一端與左右模板連接,所述外支撐框架設置在連接橫梁上。
在支架的底部設置有底螺旋千斤頂。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位于支架與模板之間的支撐裝置采用內外螺旋方向相反的中間旋轉軸,當需要對左右模板進行微調時,只需擰動中間旋轉軸即可將芯軸與外軸同時向內或向外移動,實現在較小的空間內對左右模板的微調。
在側模板與支架之間設置連桿,使上下兩個連桿、側模、立柱之間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結構,脫模時,在側面油缸的作用下左模板與右模板會傾斜向內側靠攏,實現斜下方平移脫模,而不是水平或豎直移動,可以有效保證管廊箱涵頂部兩側的施工精度,保證施工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支撐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外支撐框架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機械廠,未經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機械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096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