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性能可靠的太陽位置追蹤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06412.5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030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許盛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創來智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3/12 | 分類號: | G05D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遠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定設置 基座底板 驅動電機 投影板 轉動板 第一檢測器 檢測器 本實用新型 太陽位置 陰影位置 追蹤裝置 安裝板 輸出軸 成影 安裝板固定 跟蹤太陽 方位角 高度角 下表面 跟蹤 貫穿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性能可靠的太陽位置追蹤裝置,包括第一成影桿、第一投影板、第一檢測器安裝板和第一陰影位置檢測器,第一成影桿固定設置在第一投影板的一端,第一檢測器安裝板固定設置在第一投影板的另一端,第一陰影位置檢測器固定設置在第一檢測器安裝板上,還包括基座底板、第一轉動板和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固定設置在基座底板的下表面,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貫穿基座底板設置,第一轉動板設置在基座底板上方,第一轉動板與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第一投影板固定設置在第一轉動板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降低生產成本,具有跟蹤精度高、性能可靠、結構簡單等優點,并且可同時跟蹤太陽光的方位角和高度角。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位置追蹤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性能可靠的太陽位置追蹤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光伏發電的技術不斷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與常規能源相比,利用太陽能發電不污染環境,可就地開發,能夠解決偏遠地區的用電需求,同時能夠緩解城市的用電緊張。然而太陽能的能量密度較低,只有太陽管垂直照射在太陽能光伏電池板上時,才能最大效率利用太陽能。因此,太陽位置的跟蹤在太陽能利用領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使得太陽電池表面始終垂直于太陽光入射光線,顯著的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目前太陽位置跟蹤原理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根據地理位置、時間來計算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實現跟蹤。這種方法需要高精度的時間基準和精確的地理位置信息,在長期的穩定性和準確性上表現不佳;第二種根據四象限光照傳感器來測量太陽位置。這種方法需要四象限的能量采集器,生產成本和維修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性能可靠的太陽位置追蹤裝置,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具有跟蹤精度高、性能可靠、結構簡單等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性能可靠的太陽位置追蹤裝置,包括第一成影桿、第一投影板、第一檢測器安裝板和第一陰影位置檢測器,所述第一成影桿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投影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成影桿與所述第一投影板相互垂直設置,所述第一檢測器安裝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投影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檢測器安裝板與所述第一成影桿相互平行設置,所述第一陰影位置檢測器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檢測器安裝板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基座底板、第一轉動板和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基座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貫穿所述基座底板設置,所述第一轉動板設置在所述基座底板上方,所述第一轉動板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所述第一投影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轉動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成影桿的投影投射在所述第一投影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陰影位置檢測器沿水平面向下傾斜0°~90°。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投影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90°~90°。
進一步的,還包括基座側板、第二成影桿、第二投影板、第二檢測器安裝板、第二陰影位置檢測器、第二轉動板和第二驅動電機,所述基座側板固定設置在所述基座底板上,所述基座側板與所述基座底板相互垂直設置,所述第二驅動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基座側板上,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貫穿所述基座側板設置,所述第二轉動板設置在所述基座側板的一側,所述第二轉動板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所述第二投影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轉動板上,所述第二成影桿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投影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成影桿與所述第二投影板相互垂直設置,所述第二檢測器安裝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投影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檢測器安裝板與所述第二成影桿相互平行設置,所述第二陰影位置檢測器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檢測器安裝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成影桿的投影投射在所述第二投影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陰影位置檢測器沿豎直面向右傾斜0°~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創來智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創來智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0641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人臉識別的戶外智能終端
- 下一篇:基于正交測光傳感的能量跟蹤采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