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廂式貨車運輸的自動化裝卸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597513.0 | 申請日: | 2017-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166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奧創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P1/54 | 分類號: | B60P1/5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陳思聰 |
| 地址: | 014010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卷繩器 廂式貨車 裝卸機構 裝卸口 本實用新型 密封門板 轉軸鉸鏈 自動化 縱置 運輸 蓄電池 自動化設備 太陽能電池 固定支架 箱體內部 箱體尾部 裝卸貨物 裝卸效率 內頂面 車架 頂置 外置 貨車 供電 汽車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輸送行業自動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廂式貨車運輸的自動化裝卸機構,包括固定在車架上的箱體,箱體尾部開設有矩形裝卸口,裝卸口內部左側通過縱置轉軸鉸鏈連接有左置密封門板,裝卸口內部右側通過縱置轉軸鉸鏈連接有右置密封門板,箱體內頂面通過固定支架固定連接有電動卷繩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廂式貨車運輸的自動化裝卸機構通過在箱體內部固定用于裝卸貨物的電動卷繩器,利用外置太陽能電池和頂置蓄電池分別給電動卷繩器供電,使得整個貨車的裝卸效率大大提升,功能性和實用性大大提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輸送行業自動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廂式貨車運輸的自動化裝卸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網業的發達,網絡的發展,主要是道路運輸,道路運輸,是一種在道路上進行運輸活動的運輸方式。是一種能實現“門到門”的最快捷的陸上運輸方式。它是鐵路運輸、道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空運管道運輸等五種運輸方式之一。目前的道路運輸主要通過貨車運輸,而目前的貨車上下貨主要通過人工,費時費力,自動化程度很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改進的用于廂式貨車運輸的自動化裝卸機構,解決目前的道路運輸主要通過貨車運輸,而目前的貨車上下貨主要通過人工,費時費力,自動化程度很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廂式貨車運輸的自動化裝卸機構,包括固定在車架上的箱體,所述的箱體尾部開設有矩形裝卸口,所述的裝卸口內部左側通過縱置轉軸鉸鏈連接有左置密封門板,所述的裝卸口內部右側通過縱置轉軸鉸鏈連接有右置密封門板,所述的箱體內頂面通過固定支架固定連接有電動卷繩器,所述的箱體內部對應電動卷繩器位置開設有第一圓形通孔和第二圓形通孔,所述的電動卷繩器兩端拉繩分別穿過第一圓形通孔和第二圓形通孔與箱體背板活動連接,所述的箱體內側壁上連接有用于控制電動卷繩器啟閉的第一手控開關,所述的箱體內側壁上連接有用于控制電動卷繩器正反轉的第二手控開關,所述的箱體尾部通過橫置轉軸鉸鏈連接有后置翻轉板,所述的后置翻轉板外側面上固定連接有用于給電動卷繩器供電的太陽能電池板,所述的箱體內頂面上固定連接有用于儲存太陽能電池板電能給電動卷繩器供電的蓄電池。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圓形通孔和第二圓形通孔大小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手控開關和第二手控開關大小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的左置密封門板和右置密封門板大小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的電動卷繩器兩端轉軸上均纏繞有與第一圓形通孔和第二圓形通孔相配合的拉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廂式貨車運輸的自動化裝卸機構通過在箱體內部固定用于裝卸貨物的電動卷繩器,利用外置太陽能電池和頂置蓄電池分別給電動卷繩器供電,使得整個貨車的裝卸效率大大提升,功能性和實用性大大提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2.裝卸口,3.左置密封門板,4.右置密封門板,5.電動卷繩器,6.第一圓形通孔,7.第二圓形通孔,8.第一手控開關,9.第二手控開關,10.后置翻轉板,11.太陽能電池板,12.蓄電池,13.拉繩。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奧創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奧創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5975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