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集雨池及用于干旱地區的自動補水灌溉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566795.8 | 申請日: | 2017-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765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白霞;郎建;吳軍;孫源;鄒兵華;吳文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5/02 | 分類號: | A01G25/02;A01G25/16;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敬川 |
| 地址: | 610072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分補給 干旱地區 集雨池 池體 灌溉系統 生態恢復 自動補水 出水孔 傳動 體內 本實用新型 驅動 有效收集 自動補給 蓋板 降水 井中 拉繩 補給 漂浮 雨水 水面 | ||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態恢復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能夠根據干旱地區的降水情況自動補給水分的集雨池,以及包括上述集雨池的用于干旱地區的自動補水灌溉系統。集雨池包括池體、蓋板、水分補給管、水分補給調節機構和水分補給感應井;池體上設有出水孔,水分補給管設置在池體內并與出水孔相連;水分補給調節機構包括驅動部分、傳動部分和從動部分,從動部分設置在池體中并位于池體內的水面的上側,從動部分通過拉繩與水分補給管相連,驅動部分漂浮設置于水分補給感應井中并通過傳動部分與從動部分相連。該集雨池能夠有效收集雨水,并根據干旱地區的降水情況及時向外補給水分,有效改善了干旱地區生態恢復困難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態恢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雨池及用于干旱地區的自動補水灌溉系統。
背景技術
干旱地區水電站在建設過程中會對地表植被造成擾動,嚴重破壞了生態系統,由于水分缺乏,生態恢復較為困難。針對這類地區生態恢復的問題主要是土壤水分不足;目前,對于這類地區的態恢復措施,主要采用人工灌溉等措施進行植被養護,以保證植物成活,從而恢復生態環境。
現有生態恢復水分補給主要有噴灌、滴管、漫灌等措施,這些措施均是在利用人工引水或水車進行撫育灌溉及后期灌溉,運行成本較高;對于無條件地區,則無法實施,同時養護期滿后,無人再進行管護,因此植被恢復效果也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根據干旱地區的降水情況自動補給水分的集雨池。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集雨池,包括池體和設置在池體的頂部池口處的蓋板,所述池體上設有出水孔,所述蓋板上設有進水縫隙;還包括水分補給管、水分補給調節機構和水分補給感應井;
所述水分補給管設置在池體內,水分補給管的出水口與出水孔的進水口相連;
所述水分補給調節機構包括驅動部分、傳動部分和從動部分,所述從動部分設置在池體中并位于池體內的水面的上側,從動部分通過拉繩與水分補給管相連,所述驅動部分設置在水分補給感應井中并通過傳動部分與從動部分相連,驅動部分浮在水分補給感應井內的水面上;
當水分補給感應井內的水面高于池體內的水面時,驅動部分上浮并通過傳動部分帶動從動部分向上運動,使得從動部分通過拉繩將水分補給管的進水口拉至池體內的水面的上側;
當水分補給感應井內的水面低于池體內的水面時,水分補給調節機構向下運動,水分補給管的進水口沒入池體內的水面以下。
進一步的是,所述水分補給調節機構還包括支撐架,所述驅動部分為浮球,所述傳動部分為水分補給調節連桿,所述從動部分為輕質桿;所述水分補給感應井為兩口并分別設置于池體外相對應的兩側,每口水分補給感應井中至少設有一個浮球,且每口水分補給感應井的內腔與池體的內腔之間均設有支撐架,所述水分補給調節連桿通過支撐架進行水平限位。
進一步的是,所述水分補給調節連桿呈倒“U”字形,其包括主動桿、連接桿和從動桿;所述連接桿可滑動地設置在支撐架上并能夠上下運動,連接桿的一端通過主動桿與浮球連接,連接桿的另一端通過從動桿與輕質桿連接。
進一步的是,所述進水縫隙至少為兩條,并沿蓋板的長度方向間隔分布。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干旱地區的自動補水灌溉系統,包括集雨池、水分補給通路和種植槽;所述集雨池為任意一種上述的集雨池;所述水分補給通路的進水端與出水孔的出水口相連,水分補給通路的出水端與種植槽的內部連通。
進一步的是,所述種植槽的內部從下往上依次設置有雨水收集與補充層和種植土層,種植槽上設有水位調節孔,所述水位調節孔的進水口與種植土層相對應。
進一步的是,所述雨水收集與補充層由碎礫石填充構成,所述種植土層由種植土填充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56679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