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核泄漏探測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557029.5 | 申請日: | 2017-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630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楊靖;單連強;韓丹;吳玉遲;閆永宏;于明海;張天奎;袁宗強;畢碧;楊雷;董克攻;王少義;朱斌;譚放;楊月;張曉輝;周維民;曹磊峰;谷渝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T1/167 | 分類號: | G01T1/167;G01T1/24;G01T1/29 |
| 代理公司: | 成都眾恒智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王育信 |
| 地址: | 6217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殼 圖像傳感器 編碼模板 光纖錐 鏡片組 本實用新型 光反射鏡 核泄漏 探測儀 真空腔 機身 鈦窗 探測 熒光屏 數據采集模塊 放射源位置 熒光屏方向 工控模塊 供電模塊 微通道板 高效率 光陰極 核污染 顯示屏 污染源 鏡頭 | ||
1.一種核泄漏探測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的鏡頭(1)和機身(2);所述機身內依次設有光反射鏡(4)、編碼模板(7)、真空腔、光纖錐(13)、第二圖像傳感器(14),以及鏡片組(5)、第一圖像傳感器(6)、供電模塊(15)、工控模塊(16)、數據采集模塊(17)和顯示屏(18);所述光反射鏡(4)靠近鏡頭(1);所述鏡片組(5)位于光反射鏡(4)上方,所述第一圖像傳感器(6)位于鏡片組上方;所述真空腔包括設置在編碼模板(7)與光纖錐(13)之間的金屬殼(9),設置在金屬殼一側并靠近編碼模板的鈦窗(8),設置在金屬殼另一側并靠近光纖錐的熒光屏(12),以及均設置在金屬殼內并由鈦窗往熒光屏方向分布的光陰極(10)和微通道板(11);所述供電模塊(15)分別與第一圖像傳感器(6)、第二圖像傳感器(14)、光陰極(10)、微通道板(11)、熒光屏(12)、工控模塊(16)、數據采集模塊(17)電連接;所述數據采集模塊(17)分別與第一圖像傳感器(6)、第二圖像傳感器(14)和工控模塊(16)連接;所述工控模塊(16)還與顯示屏(18)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泄漏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陰極(10)包括陰極基底(101),以及多個設置在陰極基底(101)上并使陰極基底呈現出蜂窩狀的陰極通道(102);所述陰極通道(102)與陰極基底(101)法線之間的夾角為0.1°-15°,并且每個陰極通道(102)內壁上均設有堿金屬鍍層(10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核泄漏探測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機身(2)底部的可拆卸三腳架(3)。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核泄漏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圖像傳感器(6)、第二圖像傳感器(14)均為CCD或CMOS。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核泄漏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堿金屬鍍層(103)為金屬Na鍍層或金屬K鍍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55702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路差分多模衛星導航定位裝置
- 下一篇:一種地震儀分腔式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