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553832.1 | 申請日: | 2017-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520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偉群;吳棟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田深谷石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張健 |
| 地址: | 323900 浙江省麗水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蛙 集合 二次過濾池 一次沉淀池 進水溝 吸附池 增氧池 本實用新型 再利用系統 排水管 蝌蚪 養殖廢水 消毒 出水管 仿生態 進水管 成石 蛙池 經濟效益增長 水資源 凈化效果 折流水道 環境保護 節約 養殖 | ||
1.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石蛙蝌蚪池(1)、排水管(11)、一次集合溝(2)、二次集合溝(3)、進水管(4)、一次沉淀池(5)、二次過濾池(6)、三次吸附池(7)、消毒增氧池(8)、出水管(89)、成石蛙池(9),一次沉淀池(5)內有絮凝劑,三次吸附池(7)內有活性炭,石蛙蝌蚪池(1)通過排水管(11)與一次集合溝(2)連接,一次集合溝(2)與二次集合溝(3)連接,二次集合溝(3)通過進水管(4)與一次沉淀池(5)連接,一次沉淀池(5)通過一次進水溝(56)與二次過濾池(6)連接,二次過濾池(6)通過二次進水溝(67)與三次吸附池(7)連接,三次吸附池(7)通過三次進水溝(78)與消毒增氧池(8)連接,消毒增氧池(8)通過出水管(89)與成石蛙池(9)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4)出水管口安裝有過濾裝置(4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裝置為過濾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沉淀池(5)上安裝有一次過濾網,二次過濾池(6)上安裝有二次過濾網,三次吸附池(7)上安裝有三次過濾網,一次過濾網、二次過濾網、三次過濾網的網眼依次逐漸減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沉淀池(5)、二次過濾池(6)、三次吸附池(7)底部布置有濾料物。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料物為一次沉淀池(5)、二次過濾池(6)的鵝卵石和三次吸附池(7)的石英砂,一次沉淀池(5)的鵝卵石大于二次過濾池(6)的鵝卵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沉淀池(5)、二次過濾池(6)、三次吸附池(7)中設置有防溢管,防溢管的高度高于池面,防溢管分別與一次沉淀池(5)、二次過濾池(6)、三次吸附池(7)的底部排水口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集合溝(3)、一次沉淀池(5)、二次過濾池(6)、三次吸附池(7)通過進水管(4)、一次進水溝(56)、二次進水溝(67)、三次進水溝(78)形成折流水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增氧池(8)內安裝有增氧機。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仿生態石蛙養殖廢水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集合溝(2)、二次集合溝(3)、一次沉淀池(5)、二次過濾池(6)、三次吸附池(7)、消毒增氧池(8)的高度依次降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田深谷石蛙有限公司,未經青田深谷石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55383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一體化工業凈水裝置
- 下一篇:一種實驗室水的回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