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煙氣引流裝置及煙氣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519125.0 | 申請日: | 2017-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476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雷;李成勤;趙光軍;韓孟克;崔揚澤;王威威;康環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奧能源動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C7/00 | 分類號: | F02C7/00;F02C7/16;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元南***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底板 引流管 出水管 進水管 煙氣引流裝置 并排排列 煙氣測量 蓋板 煙氣 連通 本實用新型 凹槽連通 凹槽形成 使用壽命 首尾兩端 引流裝置 引流 引氣管 有效地 外露 側壁 蓋合 折彎 密封 穿過 流水 引入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煙氣引流裝置及煙氣測量裝置,該引流裝置包括:底板以及蓋合在底板上并與底板密封的蓋板,底板朝向蓋板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并排排列的第一凹槽;相鄰的第一凹槽之間一端連通,且多個并排排列的第一凹槽連通成折彎的通道;底板設置有進水管及出水管,其中,進水管及出水管分別與通道的首尾兩端連通;第一凹槽內設置有引流管,引流管的兩端分別穿過第一凹槽的側壁后外露在底板外。在上述方案中,通過采用在底板上開設凹槽形成通道,并且通過在底板上設置進水管及出水管引入流水對引氣管降溫,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引流管的溫度,避免高溫的煙氣損壞引流管,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壽命,并提高了在煙氣引流時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氣輪機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煙氣引流裝置及煙氣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燃氣輪機一般由壓氣機、燃燒室和透平組成,被壓氣機吸入的大氣被壓縮達到一定的壓力后,進入燃燒室同燃料混合后進行燃燒加熱,形成高溫燃氣,具有一定壓力的高溫燃氣進入透平通過靜、動葉片膨脹做功,由此帶動發電機發電,做功后的排氣經擴散段排出。
燃氣輪機發電的主要過程是壓縮和加熱燃燒過程,因此燃氣輪機的關鍵技術在于如何提高燃燒室燃燒溫度等。目前,燃燒室出口溫度高達1800K,在研制和調試過程中普通熱電偶無法滿足長時間測溫需求,使用壽命大大降低;而且,普通引氣管難以滿足在高溫條件下引氣,進行壓力及排放測量。
而常規引氣管難以滿足高溫條件下引氣要求;并且采用某些水冷設計引氣結構循環水無流向性,易出現流動死區,造成局部換熱不佳,導致部件超溫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煙氣引流裝置及煙氣測量裝置,用以提高煙氣引流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煙氣引流裝置,該引流裝置包括:底板以及蓋合在所述底板上并與所述底板密封的蓋板,其中,所述底板朝向所述蓋板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并排排列的第一凹槽;多個所述并排排列的第一凹槽中,相鄰的第一凹槽之間一端連通,且多個并排排列的第一凹槽連通成折彎的通道;所述底板背離所述第一凹槽的一面上的同一端設置有進水管及出水管,其中,所述進水管及所述出水管分別與所述通道的首尾兩端連通;
每個第一凹槽內設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兩端分別穿過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后外露在所述底板外。
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采用在底板上開設凹槽形成通道,并且通過在底板上設置進水管及出水管引入流水對引氣管降溫,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引流管的溫度,避免高溫的煙氣損壞引流管,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壽命,并提高了在煙氣引流時的穩定性。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個數為2n個,其中,n為正整數;在所述引流管的個數為偶數個時,每個第一凹槽內對應設置一個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的個數為奇數個數時,其中的一個第一凹槽內設置有兩個引流管。避免出現死區,保證了水流的流動性。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所述進水管與多個所述并排排列的第一凹槽中最外側的一個第一凹槽連通,所述出水管與另外一個位于最外側的第一凹槽連通。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相鄰的第一凹槽之間具有隔壁,所述隔壁上開設有縫隙,相鄰的第一凹槽之間通過所述縫隙連通。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與每個隔壁配合的第二凹槽。提高了形成的通道的密封性。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為L形的折彎凹槽,且所述引流管的兩端分別從所述底板的頂部以及側壁伸出。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引流管為金屬引流管,且所述金屬引流管的直徑介于3~5mm,壁厚介于0.5~1mm。提高了引流管的穩定性。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還包括套裝在所述底板及蓋板上的轉接法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奧能源動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新奧能源動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51912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