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于移動的地鐵施工隔音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498986.5 | 申請日: | 2017-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061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玉龍;龍卓琴;段李;歐陽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17/16 | 分類號: | E04H17/16;E01F8/00 |
| 代理公司: | 張家界市慧誠商標專利事務所 43209 | 代理人: | 高真輝 |
| 地址: | 51066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腔層 便于移動 板層 本實用新型 地鐵施工 隔音墻 進水口 泄水口 口部 由內向外 制造成本 上端 第一板 閥體 蓋體 開閉 下端 填充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于移動的地鐵施工隔音墻,包括第一板層、第一腔層、第二板層、第二腔層、第三板層、第三腔層和第四板層依次由內向外分布;所述第一腔層和第三腔層內填充水,第一腔層和第三腔層的上端均設置有進水口,第一腔層和第三腔層的下端均設置有泄水口,進水口的口部安裝有蓋體,泄水口的口部安裝有用于控制開閉的閥體;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小,且便于移動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施工防護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于移動的地鐵施工隔音墻。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路面交通堵塞逐驅惡化,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引入地鐵;地鐵建設在我國各大城市逐步擴大,成為各大城市的主要建設工程之一。
然而,由于現有的地鐵建設工程主要采取明挖法施工,明挖法是指挖開地面,由上向下開挖土石方至設計標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順作施工,完成隧道主體結構,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復地面的施工方法;明挖法的施工過程,除了給現有的交通帶來不便外,還給周邊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噪音污染。
現有的隔音墻多采用鋼架-石膏板結構,具體的結構可參考專利技術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新型建筑隔音幕墻結構(CN205224359U),包括陶土板、隔音棉、裝飾板、阻尼隔音氈、輕鋼龍骨框架、石膏板幕墻,隔音棉上設置有輕鋼龍骨框架,輕鋼龍骨框架上設置有鋁合金通槽掛桿,隔音棉外側的輕鋼龍骨框架上通過鋁合金通槽掛桿連接設置有陶土板,隔音棉內外面上連接設置有石膏板幕墻,隔音棉外側的輕鋼龍骨框架上通過鋁合金通槽掛桿連接設置有陶土板,所述石膏板幕墻上設置有阻尼隔音氈,所述阻尼隔音氈上設置有裝飾板。
上述新型建筑隔音幕墻結構的結構較為復雜,成本較高,且由于石膏板在外界環境下易變質脫落,隔音幕墻的使用壽命短,另外,由于該隔音幕墻結構中的陶土板和石膏板均是易脆材質,隔音幕墻不便于移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現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移動的地鐵施工隔音墻。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其技術方案為:一種便于移動的地鐵施工隔音墻,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層1、第二板層2、第三板層3、第四板層4、第一腔層5、第二腔層6和第三腔層7,第一板層1、第二板層2、第三板層3和第四板層4依次由內向外分布,第一板層1、第二板層2、第三板層3和第四板層4的上側邊和下側邊分別固定連接有頂面板8和底面板9,第一板層1、第二板層2、第三板層3和第四板層4的左、右兩側邊固定連接有第一側面板10和第二側面板11,第一板層1與第二板層2之間為第一腔層5,第二板層2與第三板層3之間為第二腔層6,第三板層3與第四板層4之間為第三腔層7;
所述第一腔層5和第三腔層7內填充水,第一腔層5和第三腔層7的上端均設置有進水口81,第一腔層5和第三腔層7的下端均設置有泄水口91,進水口81的口部安裝有蓋體82,泄水口91的口部安裝有用于控制開閉的閥體92。
工作原理:由于聲能的傳遞實質是振動幅度的傳遞,當聲音跨介質傳播時,兩種介質的密度相差越大,聲能的損耗越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便于移動的地鐵施工隔音墻,當聲音依次經過第一板層1、第一腔層5、第二板層2、第二腔層6、第三板層3、第三腔層7和第四板層4時,需穿過多個介質交接面,能較大程度地逐步損耗聲能,從而達到隔音效果。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腔層5和第三腔層7能填充水液,需使用時,填裝滿水液,具有較大的自重,能防止受外力發生移動;需移動時,將水液泄放掉,重量較輕,便于移動。
進一步優化,所述第二腔層6內填充有玻璃纖維或隔音棉。
進一步優化,所述第一板層1的底部端向內側斜偏,第四板層4的底部端向外側斜偏,第一腔層5和第三腔層7的下部厚度大于上部厚度。通過該設計結構,隔音墻的下部大,上部小,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進一步優化,所述第一板層1、第二板層2、第三板層3、第四板層4、頂面板8和底面板9通過塑膠材質一體化吹塑成型;其塑膠材質中優選PP、PC或PE材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49898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