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提高電解液利用率的四儲罐液流電池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1496998.4 | 申請日: | 2017-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260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柏辰;鄭夢蓮;孫潔;趙俊雄;田帥奇;王濤;張良;范利武;俞自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8/04276 | 分類號: | H01M8/04276;H01M8/18;H01M8/248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棟;張法高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儲液罐 電解液 本實用新型 液流電池 電池 電解液利用率 負極電解液 正極電解液 出液口 進液口 儲罐 電堆 儲罐結構 工作正常 荷電狀態(tài) 濃差極化 不均勻 充放電 傳統(tǒng)的 低流速 均勻性 正負極 儲能 儲液 電液 進液 流池 新能源 應用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提高電解液利用率的四儲罐液流電池結構,屬于新能源儲能領域。本實用新型與傳統(tǒng)的液流電池相比,在正極電解液進液口、負極電解液進液口、正極電解液出液口和負極電解液出液口分別連接一個獨立的儲液罐,使進液和出液不在形成循環(huán)。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流池結構中,正負極電解液的利用率顯著增加,能大幅度降低電池電堆與儲液罐之間電解液荷電狀態(tài)的差異,降低電堆與儲液罐之間的濃差極化。而且在低流速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電池長時間的充放電,可應用于電流密度更大的場合中,保持電池工作正常。在儲液罐的體積較大的情況下,能保證儲液罐中電解液能保持良好的均勻性,避免傳統(tǒng)二儲罐結構中電解液混合不均勻對電池帶來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新能源儲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電解液利用率的四儲罐液流電池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類生產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能源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然而,有限的非可再生能源無法保證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傳統(tǒng)能源供應結構日益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因此,優(yōu)化能源應用結構,開發(fā)可再生新能源,成為世界共同關注與研究的熱點。
然而,新能源的利用被時間和外部環(huán)境所限制,導致其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較差,同時也會對電網產生較為嚴重的沖擊。因此,需要在電網系統(tǒng)中配置相應的儲能設備,在能源充足時儲存電能,在電量缺乏時并網發(fā)電,調節(jié)能源的供需矛盾,實現削峰填谷,進而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與平穩(wěn)連續(xù)的電能輸出。
大規(guī)模高效儲能技術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規(guī)模化利用的關鍵技術。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是目前最適合應用于可再生新能源領域的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之一。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概念最早由L.H.Thaller提出,近年來,其研究開發(fā)、工程化及產業(yè)化也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在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領域中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和傳統(tǒng)的儲能系統(tǒng)不同,氧化液流電池的活性物質溶解在其電解液中,并儲存于外部儲液罐。傳統(tǒng)的液流電池結構由兩個循環(huán)泵分別將正負極電解液從儲液罐轉移至電池的電堆區(qū)域,電解液流經電極區(qū)域時,在電極表面上發(fā)生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從而實現電能與化學能之間的相互轉換,達到儲能的目的。
液流電池的電堆由數節(jié)或數十節(jié)單體電池按壓濾機的方式疊合組裝。每個電池單元都包括兩個半電池,其構成組件有:固體電極、雙極板、液流框和端板。在兩個半電池之間夾著離子交換膜,將單體電池分為正、負極兩個反應區(qū)域,起允許質子交換、阻止其他反應離子和雜質離子遷移的作用。固體電極為電化學反應的進行提供了反應場所,電極面積越大,充放電反應速率越大,相對應的功率也就越高。相鄰的兩個單體電池之間的隔板稱為雙極板。液流電池系統(tǒng)由電堆、電解液、電解液儲液罐、循環(huán)泵、管道、輔助設備儀表及檢測保護設備組成。電解液儲液罐分別用于盛放正負極電解液,并配備兩個循環(huán)泵用于在封閉的管道中為每個半電池單元輸送電解液。充電時,電池的荷電狀態(tài)(SoC)增加,放電時,電池的荷電狀態(tài)(SoC)降低。在液流電池中,整個電池系統(tǒng)的電量取決于儲液罐的容量和電解液中活性離子的濃度,而其峰值功率則由電池總的表面積決定。
如圖7所示,傳統(tǒng)液流電池采用的是二儲罐的運行方式:首先,在正負極電解液儲液罐中加入等體積的電解液,電池開始運行后首先進行充電過程,正負極電解液分別通過循環(huán)泵進入電池的電堆區(qū)域,并在電極表面上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使電解液的荷電狀態(tài)(SoC)增加,隨后荷電狀態(tài)(SoC)增加的電解液流出電堆,分別重新回到正負極電解液儲液罐中,與儲液罐中低荷電狀態(tài)(SoC)的電解液混合,以此進行電解液的循環(huán),直到電堆中的電壓達到充電截止電壓。隨后進行放電過程,電解液的荷電狀態(tài)(SoC)逐漸降低,直到電堆中的電壓達到放電截止電壓,完成一個充放電循環(huá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49699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