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能源汽車用電子駐車制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496658.1 | 申請日: | 2017-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335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曉彬;陳科燕;陸萍;徐夢溪;劉愛華;陳鈞;楊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0T1/06 | 分類號: | B60T1/06;F16D49/18;F16D65/06;F16D65/14;F16D121/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聚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69 | 代理人: | 王杰 |
| 地址: | 210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滾子 制動轂 車輪輪轂 保持架 新能源汽車 駐車制動器 電子駐車 制動裝置 卡住 車輪 本實用新型 外側圓周面 沿圓周方向 合攏 環狀斷面 驅動機構 固定的 可移動 壓靠 制動 配合 側面 驅動 移動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用電子駐車制動裝置,包括安裝于車輪一側的駐車制動器,駐車制動器包括一固定的保持架,保持架圍繞于與車輪連接的車輪輪轂外側周向,保持架上沿圓周方向設有多個滾子一及滾子二,各滾子的內端的端面適于和車輪輪轂的外側圓周面配合,滾子的外側周向設有多個可移動的制動轂,各制動轂適于合攏并形成一環狀斷面,各制動轂的一側設有驅動其移動的驅動機構,各滾子的外端的端面適于和相應制動轂的內側面配合,當各制動轂壓靠至相鄰的滾子時、滾子一及滾子二適于分別從相反的兩個方向卡住車輪輪轂的旋轉;利用滾子一及滾子二、從兩個相反的方向卡住車輪輪轂旋轉的方式來制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用電子駐車制動裝置,能夠對靜止的車輪進行制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汽車駐車制動裝置,分為手動駐車制動裝置和電子駐車制動裝置,但都以摩擦片與制動鼓之間的摩擦力作為制動力的來源,當車輛停于坡度大的坡道上時,該摩擦力不足以使停駛的車輛保持靜止狀態,所以現有的汽車駐車制動裝置的使用環境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用電子駐車制動裝置,具有更好的制動可靠性。
為了解決該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能源汽車用電子駐車制動裝置,其包括:安裝于車輪一側的駐車制動器,駐車制動器包括一固定的保持架,保持架圍繞于與車輪連接的車輪輪轂外側周向,保持架上沿圓周方向設有多個滾子一及滾子二,各滾子的內端的端面適于和車輪輪轂的外側圓周面配合,滾子的外側周向設有多個可移動的制動轂,各制動轂適于合攏并形成一環狀斷面,各制動轂的一側設有驅動其移動的驅動機構,各滾子的外端的端面適于和相應制動轂的內側面配合,當各制動轂壓靠至相鄰的滾子時、滾子一及滾子二適于分別從相反的兩個方向卡住車輪輪轂的旋轉。
所述保持架上均布有多個限位孔,相鄰的限位孔內分別設有呈鏡像的滾子一及滾子二,滾子的斷面呈S形,各滾子的腰部穿設在對應的限位孔中,各滾子適于在對應的限位孔內沿該孔的軸向在設定范圍內移動,各滾子適于在對應的限位孔內繞其腰部中心在設定的兩個極限位置之間轉動。
所述制動轂為兩個,分別是上制動轂及下制動轂,上、下制動轂的斷面呈半圓環狀并且對稱設置,上、下制動轂可相向或反向移動,上、下制動轂的一側分別設有驅動其移動的驅動機構。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和絲桿機構,電機與絲桿機構傳動連接,絲桿機構分別與對應的制動轂傳動連接,電機與電控處理器信號連接。
所述兩個極限位置分別是滾子以斜角方向A的方向與車輪輪轂、對應的制動轂接觸,以及滾子以斜角方向B的方向與車輪輪轂、對應的制動轂接觸;滾子外端部的端面與滾子內端部的端面之間的距離從斜角方向A轉動變化至斜角方向B的過程中、逐漸增大。
各限位孔的內徑小于滾子外端部及滾子內端部的直徑。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技術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電子駐車制動裝置,利用在車輪處安裝能夠雙向對車輪進行制動的駐車制動器來實現對汽車前向及后向的移動限制,駐車制動器利用滾子一及滾子二、從兩個相反的方向卡住車輪輪轂旋轉的方式來制動,相比現有通過摩擦力的方式來進行駐車制動,其制動力更大,制動的可靠性、穩定性更高。
(2)利用S形的滾子在保持架的通孔中移動及轉動的方式,實現滾子對車輪輪轂進行單向制動及解除制動,制動力的施加及解除過程更迅速,也使駐車制動器的結構更簡單,成本更低。保持架上的滾子一及滾子二間隔設置,可以使保持架對車輪輪轂產生的制動力分布更均勻。
(3)利用兩個制動轂的相向或反向移動來控制相應的滾子產生制動力或解除制動力,其結構簡單,減少故障的發生率,反應更靈敏。
(4)利用電控處理器控制電機及絲桿機構進行駐車制動,減少了駕駛員的體力負荷,使操作過程更簡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程學院,未經南京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49665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