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極耳連接片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488761.1 | 申請日: | 2017-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418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鮑添增;朱修鋒;陳昌平;倪震;劉俊軍;劉金輝;馬忠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衡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衡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26 | 分類號: | H01M2/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4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方圓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林米良 |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極耳連接片 軟包電芯 條狀本體 焊接部 硬殼 本實用新型 極耳 通孔 蓄電池技術領域 電池模組 電芯極耳 電芯連接 穿出 電芯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極耳連接片,屬于蓄電池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極耳連接片不能夠將軟包電芯和硬包電芯連接的問題。本極耳連接片包括條狀本體,條狀本體兩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硬殼電芯極耳的第一焊接部,條狀本體中部開設有至少一個供軟包電芯極耳穿出的通孔,條狀本體的外側面上設有用于連接軟包電芯極耳的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的數量與通孔的數量相同。本實用新型能結構簡單,能夠實現軟包電芯和硬殼電芯的連接,有利于提高電池模組的能量密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蓄電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極耳連接片。
背景技術
未來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來越高,同體積且能量密度越高電池模組能夠使新能源汽車單次充電的可行駛的里程越長。而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有圓柱、方形硬殼和方形軟包電池,由于圓柱電池獨特的結構特點決定其模組的結構也是具備一定特色,由于圓柱電池在成組過程中存在的空間利用率較低的根本性缺陷,不是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選擇方案,只有少數能夠將圓柱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做的較高的廠商選擇應用;方形硬殼電池是目前電池模組裝配過程中能量密度損失最小的方案,但是由于硬殼本身對單體能量密度造成一些不利影響;相比方形硬殼電池,方形軟包電池在單體能量密度方面具備優勢,但是在模組裝備過程中由于需要考慮軟包電池的散熱以及固定,需要增加框架以及散熱片,這些結構件對模組的能量密度造成較大損耗,導致方形軟包電池模組的能量密度相比方形硬殼電池模組基本沒有優勢。也就是說現有的電池模組都是采用同類電芯排列組合形成的,對于這類電池模組,各電芯之間的連接片通常是普通形式的結構。
如中國專利一種連接片【申請號201521050064.9】,設置于電池內部,所述電池還包括極柱、極耳和電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片包括至少一個連接片單元,所述連接片單元的一表面上設有壓痕,所述壓痕將所述連接片單元分為:極柱焊接區,與所述極柱焊接;過渡區和極耳焊接區,其中所述過渡區連接于所述極柱焊接區與所述極耳焊接區之間,所述極耳焊接區與所述極耳焊接。該方案中的連接片只能連接同類電芯的極耳,不能實現硬殼電芯和軟包電芯之間的連接,并且即使通過強制連接,軟包電芯的散熱問題也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極耳連接片,該電池模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實現軟包電芯和硬殼電芯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極耳連接片,包括條狀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條狀本體兩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硬殼電芯極耳的第一焊接部,所述條狀本體中部開設有至少一個供軟包電芯極耳穿出的通孔,所述條狀本體的外側面上設有用于連接軟包電芯極耳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數量與通孔的數量相同。
硬殼電芯極耳通常為方形或者圓形的固體剛性結構,軟包電芯極耳通常我帶狀可彎折的結構,條狀本體的兩端可以分別連接相鄰兩個同極性硬殼電芯極耳,通過將硬殼電芯極耳焊接在第一焊接部,然后將軟包電芯極耳從條狀本體內側經通孔穿出至條狀本體外側面,然后彎折后焊接在外側面對應的第二焊接部,這樣就實現了將軟包電芯和硬殼電芯連接的目的,使軟包電芯能夠與硬殼電芯相貼靠,解決了軟包電芯自身散熱差的問題。這里所指的外側面是指條狀本體在和電芯焊接后遠離電芯的一側,內側面是指靠近電芯的一側。
在上述的一種極耳連接片中,所述通孔的數量為一個,所述通孔設置在條狀本體中間,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通孔和條狀本體的端部之間的外側面上。設置一個通孔的目的是在使用時能夠使與極耳連接片連接的軟包電芯的兩側均為硬殼電芯,提高軟包電芯的散熱能力。
在上述的一種極耳連接片中,所述通孔和第二焊接部的數量均為兩個,每個第二焊接部對應一個通孔,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與其對應的通孔和與該通孔距離較近的條狀本體的端部之間。設置兩個通孔的目的是在使用時能夠使兩個硬殼電芯之間嵌設兩個軟包電芯,這樣每個軟包電芯的至少一個側面可以與硬殼電芯貼靠,軟包電芯能夠通過硬殼電芯散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衡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衡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衡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衡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4887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功率柱狀鋰電池
- 下一篇:一種用于蓄電池鑄焊工藝中極耳整形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