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甘蔗處理機及甘蔗收割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469009.2 | 申請日: | 2017-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762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盧文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盧文祥 |
| 主分類號: | A01D45/10 | 分類號: | A01D45/10;A01D43/063;A01D43/077;A01D57/20;A01D75/00;B07B9/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周晟;文信家 |
| 地址: | 545299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送帶 除雜機構 滾筒 處理機 甘蔗收割 供風系統 甘蔗 裝料斗 車體 連通 本實用新型 上端 下端 底部連接 風力出口 運輸裝置 收割機 輕便 收割 出口 收獲 | ||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甘蔗處理機,包括車體Ⅰ、裝料斗、傳送帶Ⅰ、滾筒除雜機構、供風系統、傳送帶Ⅱ;所述的滾筒除雜機構和供風系統設于車體Ⅰ上,所述的裝料斗車體Ⅰ下部,所述的傳送帶Ⅰ的下端與裝料斗的底部連接,傳送帶Ⅰ的上端與滾筒除雜機構的入口連通;所述的供風系統的風力出口與滾筒除雜機構的出口連通;所述的傳送帶Ⅱ的下端與滾筒除雜機構的出口連通,傳送帶Ⅱ的上端與甘蔗運輸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甘蔗收割系統。該甘蔗處理機及甘蔗收割系統克服現有收割機體形笨重、收獲效率低的缺陷,具有結構輕便、收割與處理分別操作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甘蔗收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甘蔗處理機及甘蔗收割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我國蔗區地形復雜,單塊蔗地面積小,甘蔗收獲機收獲效率低進展不大,機收率不到1%,而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人工砍蔗效率低,成本高,甘蔗機械收獲成為甘蔗產業發展的瓶頸。
近10多年來,我國投入大量的資金開展甘蔗收獲機械的引進和國產化研發,但進展不十分順利,一直停留在小面積示范方面,離大面積生產應用還有很大差距。進口代表機型:凱斯00聯合收獲機,切斷式,整機重量7000公斤,需要配套甘蔗收集機車里跟進作業,需甘蔗行距150CM。國產比較成熟機型:河南辰漢,切斷式,整機重量7000公斤,自帶集蔗箱,收獲效率6-9噸/h ,需要配套裝蔗鏟車。
無論進口或國產型號,受甘蔗通道系統限制,甘蔗切斷長度均約為25cm;并且由于我國蔗地多為小面積丘陵地形,現機型由于甘蔗收割機的風凈、提升系統太過笨重,耗費大量動力和增加機重,使收獲效率大大降低,而且稍有側坡容易翻車,因此,現有甘蔗收割機在中小型蔗田內難得到實際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甘蔗處理機及甘蔗收割系統,該甘蔗處理機及甘蔗收割系統克服現有聯合收割機體形笨重、收獲效率低的缺陷,具有結構輕便、收割與處理分別操作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甘蔗處理機,包括車體Ⅰ、裝料斗、傳送帶Ⅰ、滾筒除雜機構、供風系統、傳送帶Ⅱ;
所述的滾筒除雜機構和供風系統設于車體Ⅰ上,所述的裝料斗車體Ⅰ下部,所述的傳送帶Ⅰ的下端與裝料斗的底部連接,傳送帶Ⅰ的上端與滾筒除雜機構的入口連通;
所述的供風系統的風力出口與滾筒除雜機構的出口連通;
所述的傳送帶Ⅱ的下端與與滾筒除雜機構的出口連通,傳送帶Ⅱ的上端與甘蔗運輸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的供風系統包括筒體和鼓風機,所述的鼓風機通過筒體與滾筒除雜機構的出口連通。
優選地,所述的滾筒除雜機構為網格式滾筒。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甘蔗收割系統,應用了上述的甘蔗處理機;
還包括收割機,所述的收割機包括車體Ⅱ、導入機構、切斷機構、傳送機構、集蔗斗車;
所述的導入機構、切斷機構、傳送機構、集蔗斗依次安裝于車體Ⅱ上;所述的導入機構位于車體Ⅱ前部,所述的集蔗斗位于車體Ⅱ的尾部;
所述的導入機構包括割刀和撥動爪,所述的割刀位于車體Ⅱ前部下端,用于切割甘蔗,所述的撥動爪用于將切割下來的甘蔗輸送至切斷機構內;
所述的切斷機構將甘蔗分段切割,然后通過傳送機構傳送至集蔗斗車。
優選地,所述的收割機設有4-5臺。
本實用新型甘蔗收割系統的工作過程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盧文祥,未經盧文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4690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