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炒菜機的炒鍋支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465239.1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055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8 |
| 發明(設計)人: | 許錦標;何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愛餐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A47J36/24;A47J36/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617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炒鍋 內膽 彈力支撐 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 自動炒菜機 加熱線圈 閉環 部件安裝 加熱效率 位置偏移 支撐結構 智能家電 翻轉 糾正 支撐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家電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自動炒菜機的炒鍋支撐裝置,包括內膽和設于所述內膽上的加熱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鍋支撐裝置還包括多個彈力支撐部件;所述多個彈力支撐部件安裝在所述內膽上,對炒鍋形成閉環支撐。本實用新型的公開的炒鍋支撐裝置,可以通過所述的彈力支撐部件與內膽的配合,糾正炒鍋進行翻轉或旋轉而發生的相對于加熱線圈的位置偏移,提高加熱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家電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炒菜機的炒鍋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自動炒菜機是一種微電腦操控智能烹飪設備,使得人們在遠離廚房油煙的同時也能品嘗到可口的飯菜。
目前,市面上的炒菜機的自動化程度不高,且一般是將加熱線圈支架纏繞在炒鍋外側,或者將加熱線圈支撐架上構成框架形加熱體,容易造成加熱線圈偏離原來位置,在炒鍋翻轉或旋轉的過程中,炒鍋相對線圈的偏移往往缺乏有效的補償,造成加熱不均勻、加熱速度較慢、熱效率低下,無法達到高效節能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正是基于現有技術中,在炒鍋翻轉或旋轉時,炒鍋相對線圈的位移缺乏有效補償的問題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炒菜機的炒鍋支撐結構,糾正炒鍋在翻轉或旋轉過程中產生的偏移。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炒菜機的炒鍋支撐裝置,所述炒鍋支撐裝置還包括多個彈力支撐部件;所述多個彈力支撐部件安裝在所述內膽上,對炒鍋形成閉環支撐。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多個彈力支撐部件安裝在所述內膽上的同一高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多個彈力支撐部件均勻安裝在所述內膽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多個彈力支撐部件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內膽的內壁或者所述內膽的附屬部件上,另一端與炒鍋外壁接觸。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彈力支撐部件包括安裝在所述內膽上的彈簧支架、與炒鍋接觸的頂珠和連接所述彈簧支架與所述頂珠的彈簧;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彈力支撐結構還包括壓彈簧片和頂軸;其中,所述壓彈簧片與所述彈簧連接,用于將所述彈簧安裝到所述內膽上,所述頂珠安裝在所述頂軸內部,所述頂軸用于限制所述頂珠的位移,使所述頂珠只能夠在所述彈簧的伸縮方向上產生位移。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彈簧支架中間設有通孔,所述頂珠通過所述通孔與炒鍋外壁接觸。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頂軸為圓柱形,所述頂軸中還有圓柱形的通道,所述通道連接所述頂軸的上下底面,所述通道的直徑大于或等于所述頂珠直徑。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內膽包括上支撐圈和下支撐圈,以及設于所述上支撐圈和下支撐圈之間呈發射狀分布的多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設有多個開口朝外的卡槽,用于固定所述加熱線圈。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炒鍋支撐裝置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安裝于所述內膽外側。
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炒鍋支撐裝置,通過多個分布在內膽上的彈力支撐部件,對放置于內膽上的炒鍋形成支撐,在炒鍋翻炒或者旋轉而產生位置偏移時,彈力支撐部件由于受到所述炒鍋的擠壓,對所述炒鍋產生指向所述炒鍋的中心的作用力,使所述炒鍋的位置偏移得到補償,達到糾正炒鍋在翻轉或旋轉過程中產生的位置偏移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炒鍋支撐裝置適用的全自動炒菜機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全自動炒菜機的結構示意圖的另一視圖;
圖3是適用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炒鍋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愛餐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愛餐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46523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