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含氟化氫尾氣吸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452592.6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945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吳云秀;饒仁;楊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邵武市永飛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6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徐劍兵 |
| 地址: | 354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收塔 管式液體分布器 氟化氫 出液口 除霧器 閥門 尾氣吸收系統 進液口 循環泵 液堿池 中和池 尾氣 本實用新型 環保效益 吸收處理 氟離子 重復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含氟化氫尾氣吸收系統,包括吸收塔、液堿池、第一循環泵、管式液體分布器、中和池以及除霧器;所述液堿池的出液口通過第一閥門與吸收塔的進液口相連通,所述吸收塔的第一出液口通過第二閥門以及第一循環泵與管式液體分布器的進液口相連通,所述管式液體分布器橫設在吸收塔內部的上方,所述吸收塔的第二出液口通過第三閥門與中和池相連通;所述除霧器橫設在吸收塔內,除霧器設置在管式液體分布器的上方。該系統重復對通入吸收塔中的含氟化氫尾氣進行吸收處理,使得含氟化氫尾氣中的氟離子含量大大降低,具有良好的環保效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氟化氫尾氣吸收系統。
背景技術
自2017年7月1日起,國家環保總局要求氟化氫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含氟化氫尾氣中氟離子含量要低于6ppm,傳統的吸收氟化氫生產過程中排放含氟化氫尾氣方法是將含氟化氫尾氣通入填料塔中吸收,但是這種方法只能將含氟化氫尾氣中氟離子含量降低到10ppm,無法達到國家環保總局的新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含氟化氫尾氣吸收系統,來解決氟化氫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含氟化氫尾氣中氟離子吸收困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發明人提供了一種含氟化氫尾氣吸收系統,包括吸收塔、液堿池、第一循環泵、管式液體分布器、中和池以及除霧器;
所述吸收塔的進氣口用于接通需凈化的含氟化氫尾氣,所述液堿池的出液口通過第一閥門與吸收塔的進液口相連通,所述吸收塔的第一出液口通過第二閥門以及第一循環泵與管式液體分布器的進液口相連通,所述管式液體分布器橫設在吸收塔內部的上方,所述吸收塔的側壁上開設有與管式液體分布器出液口相對應的通孔,所述通孔開設在吸收塔的上方側壁上,所述吸收塔的第二出液口通過第三閥門與中和池相連通;
所述除霧器橫設在吸收塔內,除霧器設置在管式液體分布器的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閥門設置在第一循環泵的進液口,所述第一循環泵的出液口還設置有第四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含氟化氫尾氣吸收系統還包括第二循環泵,所述液堿池的出液口通過第一閥門以及第二循環泵與吸收塔的進液口相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閥門設置在第二循環泵的進液口,所述第二循環泵的出液口還設置有第三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環泵與管式液體分布器的進液口之間設置有壓力表。
進一步地,所述管式液體分布器的個數為兩個以上。
進一步地,所述管式液體分布器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除霧器的個數為兩個以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環泵以及第二循環泵是離心泵。
區別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利用第一循環泵將多余的液堿抽送到管式液體分布器中,由管式液體分布器中噴淋至吸收塔空間中的各處,再次充分吸收氟化氫生產過程中產生含氟化氫尾氣中的氟離子,重復對通入吸收塔中的含氟化氫尾氣進行吸收處理,使得含氟化氫尾氣中的氟離子含量大大降低,具有良好的環保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一種含氟化氫尾氣吸收系統的工藝流程圖;
圖2為本實施例吸收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吸收塔;
11、吸收塔的進氣口;
12、吸收塔的進液口;
13、吸收塔的第一出液口;
14、吸收塔的第二出液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邵武市永飛化工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邵武市永飛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45259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